首页> 中文学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这个群体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患者营养状况与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营养干预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有效措施,如何有针对性的提供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终末期肾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综合评估,分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目的:
  1全面调查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营养状况
  2分析患者营养检测指标与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方法之间的关联度
  3分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本调查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8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其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均超过三个月,无严重的并发症且对调查有良好的配合能力。通过面谈式的方式填写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表,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基本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做客观全面的收集。相关的研究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应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1](Modified Ouantitative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全面综合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2.生化检查:研究患者营养相关指标的检测,取治疗前空腹静脉血,测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血液透析前血肌酐、尿素氮和血液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透析充分性指标评估采用整体尿素清除率(Kt/V)的方法[2],计算Kt/V的公式(Daugirdas第二代对数公式)[2]为:Kt/V=In(R-0.008xt)+(4-3.5xR)×UF/W,其中R是(血液透析后血BUN)/(血液透析前血BUN);t:是血液透析一次的治疗时间,用h来表示;UF:是血液透析一次的超滤量,用L来表示;w:是血液透析后患者的体质量,用kg来表示[2],计算的结果为Kt/V<I.2表示此次的透析不充分,Kt/V≥1.2为透析充分。
  3.人体测量指标:体重、身高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上臂中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
  4.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日24h膳食回顾法了解食物摄入量。
  结果:
  1.营养评估结果:根据MQSGA评估,本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9%。血液透析不充分的患者较透析充分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两组间数据统计分析具有差异性(P<0.05)。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中青年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6.3%低于老年组患者75%的比率,两组患者的客观检测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膳食调查结果:膳食调查显示实际标准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量(DEI)为(28.15±10.98)kcal/(kg-d),实际标准体质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为(1.024±0.42)g/(kg·d),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9.84±12.9)g/d。患者的DPI、DEI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标准。
  结论:
  1.应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方法对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营养不良患者所占的比例为48.9%。
  2.年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项营养指标相对较差,其营养状况值得关注。
  3.透析清除指数(Kt/V)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正相关(P<0.01)
  4.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