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6h】

胃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例数中,胃癌位列第四,在癌症病死率中位居第二位。我国属于胃癌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发展过程。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仅凭临床症状诊断早期胃癌非常困难。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与凝血-纤溶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在早期就呈现出血栓前状态或发生血栓栓塞,恶性肿瘤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这种改变能够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血栓并发症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edfibrinolysisinhibitor,TAFI)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分泌的、具有血浆羧肽酶活性的单链糖蛋白,血浆中以酶原形式存在。TAFI被胰蛋白酶、纤溶酶(plasmin,PL)、凝血酶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等酶类激活,水解去掉由92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转变成其活化形式TAFIa。TAFIa具有水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的活性,从而抑制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发挥间接抗纤溶的作用。TAFIa也可以直接抑制纤溶酶的活性来发挥直接抑制纤溶的作用。由此可见,TAFI在凝血和纤溶的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抗凝血酶是体内最重要的发挥抗凝作用的细胞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TAT)是抗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时与凝血酶形成的复合物。
  本研究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良性胃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浆中TAFI、TAT、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这四项检验指标在胃癌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TAFI和TAT水平的变化与胃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48例胃癌患者、34例良性胃病患者以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TAFI活性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AT抗原水平;分别用免疫胶乳比浊法和Clauss法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统计以上指标在胃癌患者、良性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TAFI和TAT的最佳诊断分界值和检验效能。
  结果
  胃癌病例组血浆TAFI水平为30.6±6.6μg/mL,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24.3±5.4μg/mL)和健康组(22.8±5.1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例组血浆TAT水平为41.0±12.2ng/mL,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27.0±8.0ng/mL)和健康组(24.9±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胃癌病例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健康组与良性胃病组相比时,上述四项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I活性水平的临界值取28.85μg/mL时,辅助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是0.646和0.869;TAT抗原水平的临界值取31.50ng/mL时,检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是0.813和0.786。
  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血浆中TAFI水平显著升高,说明胃癌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改变,具有血栓形成的倾向,TAFI有望成为预测胃癌患病风险度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