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56年至2012年文登市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
【6h】

1956年至2012年文登市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以往,多对单一传染病的一定阶段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未曾对各种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总体发病形势的分析,缺乏对重点传染病发病全面、系统的了解。本研究通过分析文登市的主要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流行趋势,了解文登市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水平及其构成,并分析探索影响传染病消长的主要相关因素,总结防治经验,并尝试以ARIMA模型为基本方法,预测文登市重点传染病乙型肝炎的发病趋势,为文登市的乙型肝炎预测建立动态模型,为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方法:
  1、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文登市1956年至2012年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流行趋势分析。选择2000年后重点控制疾病进行分析。通过对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描述疾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分析其的流行特征。
  2、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的ARIMA模型对文登市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进行分析及预测。
  主要结果:
  1、文登市1956年至2012年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概况
  1956年至2012年,文登市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年总发病率在1956年至1969年较高。文登市主要传染病的总发病率由966.42/10万(1956~)下降至123.44/10万(2000年~2012年)。
  在57年间曾出现过3次高峰,第一次发病高峰出现在1959年,发病率为2516.81/10万,第二次发病高峰为1964年,发病率为1710.96/10万。第三次发病高峰在1982年,发病率为811.06/10万。
  到60年代末、70年代后传染病年总发病率明显下降。1993年以后总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6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不同时期前5为传染病疾病谱均不相同,在2000年以后,病毒性肝炎、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成为疾病谱前三位。
  2、文登市2000年至2012年三种主要传染病的发病趋势
  文登市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年龄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8.43%;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全市病例呈散发分布,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文登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3.26/10万,呈下降趋势,除埠口港管委未发生出血热疫情外,其余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但病例数较少,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以4至7月为主,其他月份也有病例发生。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文登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1956年至1973年间相对平稳,在1974年至1992年发病率相对较高,之后有所下降。甲肝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呈高度散发状态。乙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至65岁。
  根据时间序列资料的特征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对于具有相对稳定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可考虑用ARIMA模型预测其发病率。根据1996年至2012年的乙肝月发病情况拟合模型,预测2013年乙肝的发病率在80.03/10万。
  结论:
  1、1956年至2012年,文登市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6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70年代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转移至肠道传染病上。
  2、在2000年以后,病毒性肝炎、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成为疾病谱前三位。
  乙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至65岁。根据1996年至2012年的乙肝月发病情况拟合模型,预测2013年乙肝的发病率在80.03/10万。肾综合征出血热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以4至7月为主,基本符合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发病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