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地新歌》中的独唱歌曲研究
【6h】

《战地新歌》中的独唱歌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战地新歌》综述

第一节 《战地新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战地新歌》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战地新歌》中的独唱歌曲

第一节 颂歌题材的歌曲

第二节 军旅题材歌曲

第三节 时事题材的政治抒情歌曲

第四节 电影歌曲

第五节 革命历史题材歌曲

第三章 《战地新歌》中独唱歌曲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歌词的时代审美

第二节 激情豪迈的旋律进行

第三节 民族风格的融会贯通

第四节 “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音乐结构

第五节 “艺术歌曲’’特质

第四章 《战地新歌》中独唱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时代局限

第一节 器乐创作的“样本”

第二节 歌唱家的时代歌声

第三节 作曲家的创作平台

第四节 中国声乐艺术曲库的经典作品

第五节 时代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战地新歌》是我国“文革”后期出版的一套五集的简谱歌集。它内容丰富,歌曲题材、体裁多样,风格清新洒脱,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革”前期“语录歌”、“领袖颂歌”等歌曲呆板、僵化及“高、硬、响”的音乐特点,开启了中国音乐创作的复苏之门。而独唱歌曲是《战地新歌》中重要的一种歌曲体裁,其整体气质有别于《战地新歌》中其他的群众歌曲和合唱歌曲,是《战地新歌》的精华所在。其中一大批经典的独唱歌曲,如《北京颂歌》、《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红星照我去战斗》等影响了一代人,至今还广为传唱。《战地新歌》中的独唱歌曲,作为“文革”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的带有特定时代的弊端和烙印,但其在音乐语言、形式和风格上也有着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时代审美。
  《战地新歌》中独唱歌曲的艺术特色主要反映在其歌词的语言、时代审美以及音乐的进展、结构和民族性上。在歌词的语言上,这些独唱歌曲在符合政治标准的情况下,语言抒情性提高,并运用了“两结合”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三突出”的审美标准,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需要;在音乐上,旋律的起伏较大,音程的跳进运用较多,用以表现一种“革命激情”,同时在结构上展现出了抒情与激情的有机结合,且民族风格贯穿于歌曲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艺术歌曲”的特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理性、辩证地重新审视“文革”期间的艺术作品。《战地新歌》中的独唱歌曲虽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导致内容和艺术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歌曲创作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在特定年代里,这些抒情风格的独唱歌曲曾一度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改观,留下了时代的歌声和回忆。而其时代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歌曲没有彻底摆脱其作为“文革”的政治附庸,在艺术上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