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及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6h】

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及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仪器设备及显像剂

3.PET/CT显像方法

4.图像分析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1 122例原发性胰腺病变患者的资料统计如下

1.2 原发性胰腺良恶性病变组SUV早期、SUV延迟的比较

1.3 SUV早期、SUV延迟和RI对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1.4 SUV和RI联合诊断对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2.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的18F-FDG PET/CT显像SUV、RI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2.1 78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资料统计如下

2.2 肿瘤最大径与SUV、RI的相关性

2.3 患者年龄与SUV、RI的相关性

2.4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SUV、RI的相关性

2.5 有无转移组的胰腺导管腺癌原发灶SUV、RI的比较

讨论

1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原理

1.1 18F-FDG PET/CT显像原理

1.2 双时相显像原理

2.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2.1 早期显像的诊断阈值

2.2 延迟显像的诊断阈值

2.3 SUV和RI的联合诊断

3.18F-FDG PET/CT显像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假阳性、假阴性

3.1 假阳性

3.2 假阴性

4.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的18F-FDG PET/CT显像SUV、RI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4.1 肿瘤最大径与SUV、RI的相关性

4.2 患者年龄与SUV、RI的相关性

4.3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SUV、RI的相关性

4.4 胰腺导管腺癌原发灶SUV、RI与转移发生的相关性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文章创新点及意义

综述 PET/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研究概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处晚期。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其及早诊断与治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8F-FDG是PET/CT检查最常用的显像剂,可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恶性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率较正常细胞明显增强,对FDG的摄取水平增加,是18F-FDG PET显像用于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理论基础。近年研究发现,PET/CT延迟显像对疾病诊断有重要补充意义。目前,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病变中的诊断标准尚未取得共识。SUV与患者年龄、血糖浓度、病灶体积、肿瘤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发生和预后等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但各项研究得到的结论尚不一致。
  为进一步探讨18F-FDG PET/CT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本课题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原发性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寻找PET半定量指标SUV早期、SUV延迟和RI的最佳诊断阈值;第二部分,旨在分析SUV、RI与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肿瘤体积、患者年龄、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PET/CT对原发性胰腺病变性质的进一步鉴别,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疑似胰腺肿瘤患者122例。所有病人行PET/CT显像前均未行手术及放化疗,显像后均经穿刺、活检、手术等组织细胞学病理或临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证实,原发性胰腺良性病变41例(病理证实10例,经诊断性治疗及临床随访证实31例),包括胰岛细胞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自身免疫相关性胰腺炎3例,囊腺瘤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慢性胰腺炎8例,急性胰腺炎3例,假性囊肿13例,真性囊肿1例;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81例(病理证实26例,经诊断性治疗及临床随访证实55例),包括胰腺导管腺癌78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癌3例。其中68例原发性胰腺病变(胰腺恶性病变46例,胰腺良性病例22例)于注射18F-FDG后120~150min行PET/CT腹部延迟显像。
  1、在122例原发性胰腺病变患者的PET/CT图像上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I)并分别测量病灶在早期和延迟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早期、SUV延迟)和滞留指数(RI)。运用SPSS17.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分别确定SUV早期、SUV延迟和RI的最佳诊断界值。SUV早期、SUV延迟和RI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对78例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按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转移进行分组,运用SPSS17.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
  1.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原发性胰腺良恶性病变组SUV早期、SUV延迟的比较
  对122例PET/CT图像分析显示,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恶性病变组SUV延迟亦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对其中68例双时相显像分析显示,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组SUV延迟较SUV早期明显升高(P<0.05),而良性病变组SUV延迟较SUV早期略有升高(P>0.05)。18F-FDG PET/CT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对原发性胰腺良恶性病变性质均有鉴别诊断意义。
  (2) SUV早期、SUV延迟和RI对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SUV早期、SUV延迟和R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034、0.780±0.059、0.753±0.072,表明三者对原发性胰腺恶性肿瘤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且SUV早期诊断效能明显高于SUV延迟和RI。根据ROC曲线显示,本研究SUV早期、SUV延迟和RI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75、3.85和12.00%,约登指数分别为0.632、0.514和0.553。SUV早期、SUV延迟和RI的灵敏度分别为82.72%、69.57%、82.61%;特异度分别为80.49%、81.82%、72.73%;准确度分别为81.97%、73.53%、79.41%。
  (3) SUV和RI联合诊断对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SUV早期=2.75和RI=12.00%联合诊断,应用平行实验,PET/CT对原发性胰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8%、59.09%和82.35%; SUV延迟=3.85和RI=12.00%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30%、68.18%和83.82%; SUV早期=2.75和SUV延迟=3.85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3.91%、68.18%和72.06%。
  2.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的18F-FDG PET/CT显像SUV、RI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1)肿瘤最大径与SUV、RI的相关性
  胰腺导管腺癌SUV早期与肿瘤最大径呈一定的正相关(r=0.252,P=0.035)。SUV早期在两个不同肿瘤最大径组(≤3cm vs>3c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14)。SUV延迟与肿瘤最大径无统计学关联(r=0.250,P=0.129)。RI与肿瘤最大径无统计学关联(r=-0.206,P=0.214)。
  (2)患者年龄与SUV、RI的相关性
  胰腺导管腺癌SUV早期、SUV延迟与患者年龄呈一定的正相关(r=0.261,P=0.021;r=0.437,P=0.003)。SUV早期、SUV延迟在两个不同年龄组(≤62.5岁vs>62.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3,P=0.042;t=-2.766,P=0.010)。RI与年龄无统计学关联(r=-0.044,P=0.780)。
  (3)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SUV、RI的相关性
  胰腺导管腺癌的SUV早期、SUV延迟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较强的负相关(r=-0.824,P=0.000; r=-0.743,P=0.006),RI与细胞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关联(r=0.201,P=0.531)。胰腺导管腺癌低分化组SUV早期和RI明显大于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41;t=3.130,P=0.020),低分化组SUV延迟大于中分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84,P=0.062);中分化组SUV早期和SUV延迟亦大于高分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0,P=0.059;t=1.291,P=0.238),中分化组RI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5,P=0.078)。
  (4)有无转移组的胰腺导管腺癌原发灶SUV、RI的比较
  有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组的胰腺导管腺癌原发灶SUV早期、SUV延迟均高于无转移组(t=3.012,P=0.004;t=3.254,P=0.002);两组间R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6,P=0.230)。
  研究结论:
  1.18F-FDGPET/CT常规显像对原发性胰腺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延迟显像对胰腺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补充意义。
  2.SUV早期、SUV延迟和RI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75、3.85和12.00%。
  3.SUV和RI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PET/CT对原发性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4.胰腺导管腺癌SUV早期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性。即肿瘤病灶越大,SUV早期越高。
  5.胰腺导管腺癌SUV早期、 SUV延迟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性。即患者年龄越大,胰腺肿瘤SUV早期、SUV延迟越高。
  6.胰腺导管腺癌SUV早期、 SUV延迟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较强的负相关性。即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胰腺导管腺癌病灶SUV早期、SUV延迟越高。
  7.胰腺导管腺癌原发灶的SUV早期和SUV延迟越高,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