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式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6h】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方式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盈余管理的含义

2.3.2 盈余管理动机

2.3.3 盈余管理手段

2.4 审计意见的相关理论

2.4.1 审计意见的含义及类型

2.4.2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2.5 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与审计意见

3.1.2 不同方式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审计意见

3.1.3 应计盈余管理方向选择与审计意见

3.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3.3 变量选取及构建模型

3.3.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3.3.2 解释变量的选取

3.3.3 控制变量的选取

3.3.4 构建实证检验模型

第4章 实证检验分析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

4.3 多重共线性分析

4.4 二值响应模型——Logit回归分析

4.4.1 盈余管理动机与审计意见

4.4.2 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意见

4.5 稳健性检验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繁荣。相伴随的是政府和社会各级专业组织层面不断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监管措施以及企业层面为应付监管日益创新的技术手段。企业管理者除了经营好主营业务之外,为了让企业以一个更加全面健康的形象面向市场,往往会通过一些传统的会计手段、避税手段或者其他组织架构方面的改革来迎合市场和广大股东。根据以往出现的各种现象,此文选取了盈余管理这一最传统的会计领域作为其中一个观察点来窥视这些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基于不同动机下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审计作为公司的一种外部治理,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情况进行详细审核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方来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出具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能最大程度的反应企业经营信息和经营情况。注册会计师能否发现企业在日常公司治理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对于其维护其发布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具有重要的意见。
  为解决该问题,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以往针对于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等多方面的研究做了很好地回顾,形成了该文的文献综述整体部分。并在整理文献当中发现,当前研究对于盈余管理与两类审计意见的关系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认同。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发现在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激烈的行业背景下注册会计师会与上市公司有一定“合谋”倾向,出具上市公司所需要的审计意见报告。进一步研究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和非标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和负向的盈余管理行为与非标审计意见都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这说明在当前资本市场状况下,注册会计师能清晰的判断发现企业通过这些传统的应计手段进行的盈余管理操纵行为,并出具相对应的审计意见报告。真实盈余管理由于其操作行为的强隐蔽性,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进行的日常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活动操纵而发生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很难以在短期审计过程中有效的识别和发现,也就无法判定企业是否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同时注册会计师无法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报告。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在区分盈余管理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关系。从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方式两个角度来分析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关系。此外,区别于国内学者在研究计算总应计利润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本文在研究中对此进一步加深了研究。通过净利润扣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再减去投资收益最后扣除营业外收支净额计算出总的应计利润额,然后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操纵性应计利润。这种计算应计盈余管理(DA)的方式也是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所在。文章打破以往仅仅论证应计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的关系,进一步论证了真实盈余管理方面论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并在稳健性检验分析章节引入了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做为公司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从该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设。
  总而言之,判断企业在哪种动机下,采用何种方式的盈余管理手段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十分重要。这也是判断上市公司向外部信息使用者传达信息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著录项

  • 作者

    李海石;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审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路军伟;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审计意见; 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