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回归社区:志愿者在社区中的类型与资源获取——以济南市为例
【6h】

回归社区:志愿者在社区中的类型与资源获取——以济南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与文献

一、空间、权力与参与:中国城市社区的现实内涵及其行动者

二、主导、动员及其整合: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历程

三、国家与社会:西方(社区)志愿服务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工具与方法

一、理论工具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孕育:志愿者在社区中的类型

第一节 志愿者在社区中的界定与分类标准

第二节 动员型志愿者

第三节 内生型志愿者

第四节 植入型志愿者

第五节 受邀型志愿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导:志愿者在社区中的资源获取

第一节 面向社区居民的资源获取

第二节 面向社区居委会的资源获取

第三节 面向入驻社工的资源获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化:志愿者在社区中的意义

第一节 居民视域下的社区志愿者

第二节 社区居委会视域下的社区志愿者

第三节 入驻社工视域下的社区志愿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社区对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意义重大,社区志愿服务研究是本土志愿服务研究中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回归社区实践、探索社区对“社区志愿者”的影响和形塑机制,有助于该领域的丰富与完善,也有助于增强本土志愿服务研究的理论性,将志愿服务引向经典社会学的观察视域。本文试图透过对济南市10个社区中志愿者类型与资源获取情况的考察回答该问题。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社区的根本属性对志愿者在其中的生发具有重要影响:它们来自社区被国家建构时的目标,也来自作为一个场域的实践结果,如明确的空间性、国家的强势存在、“社会”在基层的“透镜”、前改革社会的文化遗留、历史性的实践场所、共同居住区等;进而直接(激发参与动机)或间接(提供主体、对象和环境等要件)影响志愿者的生发,孕育了动员型、内生型、植入型和受邀型四种志愿者。不同类型志愿者的人员身份、服务内容、行事特征各不相同,但都受到主导力量的强力影响。另外,社区间的差异性也影响了特定类型志愿者的萌发。
  在志愿者(组织)的发展阶段,街区的权力—资源结构则发挥了主要影响:代表行政权力的居委会居于核心,代表专业权力的社工为次核心,居民散布于周围;它们向不同类型志愿者提供不同的资源获取路径,信任资本、经济资本、符号资本、社会资本在其中被传递,但却造成了志愿者间先赋性、结构性的不平等。由于志愿者的代际失衡,以及权力核心居委会的体制惯性,社工对该局面的优化比较有限。志愿服务被纳入城市基层管理运行的固有体制之中。
  可见,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中的志愿服务事业并非建立在一条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以居民广泛主动的参与为基础、以志愿组织的公平竞争为机制的清晰路径之上,而是相当程度上受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型塑,具体表现为居民的集体主义参与,居委会的工具化管理以及乏力的社工专业主义。社区始终是在环境、场域而非共同体的意义上对其中的志愿者造成影响。这是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深刻烙印,也启发学界要反思“志愿精神”的本土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