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口结构变动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6h】

人口结构变动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

2.1.1 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

2.1.2 预期寿命与储蓄率

2.2 人口性别结构与储蓄率

2.3 人口地区分布结构与储蓄率

第3章 人口结构变动对储蓄率的作用机理

3.1 人口转变理论

3.2 人口转变与储蓄率的相关理论

3.2.1 生命周期理论

3.2.2 家庭储蓄需求模型

3.2.3 抚养负担假说

第4章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与人口结构现状的描述

4.1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描述

4.2 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描述

4.2.1 人口年龄结构

4.2.2 人口性别结构

4.2.3 人口地区分布结构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设定

5.2 变量的选取与测度

5.3 数据来源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 单位根检验与选用方法

5.4.1 面板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

5.4.2 选用方法

5.5 回归结果分析

5.5.1 全国层面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5.5.2 分地区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同时期我国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储蓄率是人口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改革开放至今的不到四十年间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增长。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转变以及不断攀升的储蓄率基本发生在同一时期,说明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储蓄率这一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十分显著,因而本文将着重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本文在对我国人口结构与储蓄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198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与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在全国层面考察了人口抚养比、人口性别比及预期寿命等人口结构变动的重点指标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同时按照政策生育率的不同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分别进行考察,与全国层面的回归结果形成对比的同时也反映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我国人口转变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从长期动态来看,少儿抚养比下降会带来居民储蓄率的降低,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带来居民储蓄率的降低;性别比对我国居民的储蓄率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地区间存在差异;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显著提高居民储蓄率;四类地区的对比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动,从而影响了居民储蓄率的变动;我国的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惯性,同时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对居民的储蓄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根据目前我国人口结构的特点,结合实证结果,同时考虑未来我国可能面临的人口变动情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