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谣谚》文本探究——中国古代歌谣搜集整理侧论
【6h】

《古谣谚》文本探究——中国古代歌谣搜集整理侧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古谣谚》简况

(一)《古谣谚》的作者及版本情况

1.《古谣谚》的作者

2.《古谣谚》的版本

(二)《古谣谚》的体例与宗旨

1.《古谣谚》的体例

2.《古谣谚》的编纂宗旨

二、《古谣谚》的“是”与“非”

(一)《古谣谚》的“是”

1.谣谚均收,数量庞大

2.考究详细,质量取胜

(二)《古谣谚》的“非”

1.校误方面

2.收录方面

三、《古谣谚》中的歌谣文本及类型

(一)关于“歌”与“谣”

(二)《古谣谚》中歌谣的类型

1.分类方法及体系

2.《古谣谚》中各类型歌谣文本内容分析

(三)《古谣谚》中各类歌谣的比例

1.《古谣谚》中各类型歌谣比例分析

四、中国古代歌谣搜集整理之我见

(一)中国古代歌谣搜集整理的历程

(二)从《古谣谚》看中国古代歌谣搜集整理

(三)结语:歌谣搜集整理及研究的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古谣谚》是一部古代歌谣谚语集,共一百卷,搜集上古至明代典籍中的歌谣谚语三千三百余则,涉书八百多种。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歌谣谚语集子中,《古谣谚》应该算是部头最大的了。无论历史上还是在现如今,学界都对它作出了较高的评价。然而,因为时代、政治亦或是其他一些原因,使得《古谣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将通过分析《古谣谚》中的歌谣文本进行内容,获得针对该书的歌谣分类体系。在明确书中歌谣的十个类型之后,文章还会对十个大类进行细分,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中歌谣的内容与类型。最后,笔者通过图表数据来证明并分析《古谣谚》的“重支流轻本流”问题。
  首先,文章简要概述了《古谣谚》一书的作者之争、版本情况以及编纂体例与宗旨。这一部分主要反映该书成就。作者杜文澜搜集审慎,编排精细。例如其在收书上,于宏观按照年代排序,于微观上又有经、史、子、集之分。十七则凡例将此书的方方面面说得明白通透。由此看出,作者用心之切切。
  其次,本文进一步肯定了《古谣谚》的成就。同时,文章也提出了《古谣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该书“重支流轻本流”的收录原则进行反思。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先对“歌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笔者着力对《古谣谚》中的歌谣进行了细致地分类。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根据歌谣内容或情感态度的不同,笔者将1171首歌谣划分为十个大类。这十类分别是:怨刺与讽谏、夸赞与鼓舞、风物与景象、怜悯与咏怀、道理与规则、动物与植物、自然与行为、异象与预言、情感与心理、存目。在每一大类歌谣之下,笔者又划分六十七小类。文章的这一部分中,还有对各类歌谣的数量统计以及图表分析。看似将《古谣谚》的编排体例打乱,但这种方法无疑能将作者的收录倾向清晰地反映出来。
  最后,笔者对中国古代歌谣搜集整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古今一些歌谣搜集整理著作进行了评述。该部分中,笔者倡导搜集整理歌谣要重视“方法综合”与“内容全面”。“立体动态”地搜集整理,应该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