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6h】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2 新课标背景

1.1.3 问题的导向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实地考察法

1.3.5 数理统计法

1.4 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1 国外中小学体育发展研究

2.1.2 国内有关外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设I及目标相关研究

2.2 国内中小学体育课黼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史研究

2.2.2 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政策发展研:究

2.2.3 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2.2.4 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2.5 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2.3 小结与评述

2.3.1 小结

2.3.2 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与本文的新探索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菏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愀分析

3.1.1 菏泽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3.1.2 菏泽农村初中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3.1.3 菏泽农村高中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3.2 菏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3.2.1 菏泽农村小学育课程开展存在问置及原因剖析

3.2.2 菏泽农村初中育课程开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3.2.3 菏泽农村高中育课程开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3.3 菏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特点与建设规律

3.3.1 菏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特点

3.3.2 菏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规律

4对策与结论

4.1.2 农村中小学层面

4.2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建设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学校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关怀,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菏泽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建设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人们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期望。为了回应这种期待,本文选取了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南地区的菏泽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建设状况进行应用性研究。
  本文以2011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为背景,结合近几年国务院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参考和借鉴了相关研究文献,以菏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全面地分析了其建设现状,找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其原因,总结了其建设特点与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等,对菏泽市二区七县的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体育课程开展状况”、“对体育课程的认识现状”、“体育课师资状况”、以及“体育课程相关基础设施”等方面分别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展开调查,并获得了相应的数据和资料。调查结果显示,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学组织传统形式套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师生之间的氛围不够和谐;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学历较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高;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
  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别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菏泽市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是应当结合当前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及相关资源的投入;二是强化新课标实施力度,并通过新课标实施的监督考核,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和长效化;三是注重辖区学校体育教师体育素养的培养,以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师德与体育技能。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学校层面的对策,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建设;二是把落实体育新课标作为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和关键环节各学校应该针对新课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三是实施体育教学组织多文化;四是充分、合理利用校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弘扬地方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尝试体育设施替代法;五是强化菏泽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德优秀、技能与体育素养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六是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运动量;七是强化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体育理念的培育,使其在中小学生中扎根牢固,终生受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