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浅析——基于债券市场数据
【6h】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浅析——基于债券市场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 相关概念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3.1 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

3.2 公开市场债券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2 样本与模型设计

4.3 实证检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明确事权、匹配财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2 建立地方政府和城投债务管理体制

5.3 合理设置标准,完善官员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各界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政府债务。尽管爱尔兰已经于2013年末成功脱困,但学术界对政府债务的关注并未减少。尤其是经历过国际评级下调,我国的政府和学者们越来越深入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推动改革开放、创造中国速度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特别是市级政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等各方面高速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当地民生福利、增加配套基建、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承担了规模巨大的债务。
  以往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梳理历史沿革、介绍国外经验、分析潜在风险等方面,但探究地方政府负债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多,更鲜有深入探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制度缺陷。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信息较少,背后的制度因素不清晰,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因素具体作用效果不清楚,相应的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不具体。基于目前现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机制进行归纳,并创新地利用公开数据完成实证检验,一方面可以从量化角度丰富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因素,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政府部门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运用并验证,最终达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等方面,学习并归纳总结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文献。
  第二,基于2013年政府债务审计报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层级分布、地域分布、主体分布和资金来源进行总结;同时,基于债券一级市场公开数据,重点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近年来的规模变动、地域分布和期限结构,多角度展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情况。
  第三,根据前文的现状总结和分析,从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与地方官员行为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进行实证计量,选取自2009年地方债开放以来、至2016年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数据来代表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实证结果印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与地方官员行为会导致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增加。
  第四,根据以上理论阐述与实证结果,提出匹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合理改革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机制、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并量化探讨规模的影响因素,指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与地方官员行为是影响其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分权制改革遗留的缺陷和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不科学是地方政府负债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在地方政府债务历史数据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债券一级市场公开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券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进行研究,通过巧妙替换进行实证检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