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研究
【6h】

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的理论肇始与实质内核

1.违法性认识错误的理论肇始

2.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实质内核

(二)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具体内容

1.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否影响犯罪成立

2.违法性认识错误如何影响犯罪成立

(三)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实践价值

1.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实用性

2.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可操作性

二、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

1.违法性认识错误判断的一般情境

2.违法性认识错误判断的特殊情境

(二)错误不可避免性的判断标准

1.主观的判断标准

2.客观的判断标准

三、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判断路径

(一)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是否存在客观障碍

1.法律环境造成的客观障碍

2.生活环境造成的客观障碍

(二)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是否存在契机

1.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产生或应产生疑问

2.行为人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认知

3.行为人对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具有认知

(三)行为人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是否竭尽全力

1.行为人得到了有权机关肯定行为合法性的回复

2.行为人得到了非官方专业人士的合法确认答复

四、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

(一)避免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体系

1.避免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体系的兼容性分析

2.避免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体系的冲突及解决

(二)避免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1.避免可能性理论的初期引入

2.避免可能性理论引入后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田雨;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刑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侯艳芳;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诉讼法;刑法;
  •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错误避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