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郭店儒简《成之闻之》研究
【6h】

郭店儒简《成之闻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言

一、《成之闻之》的编联问题

(一)既往的《成之闻之》编联研究

(二)《成之闻之》编联问题新探

二、《成之闻之》作者考

(一)郭店儒简与《子思子》

(二)子思为人与《成之闻之》文本

(三)竹简形制与作者身份

(四)“闻之曰”考论

三、《成之闻之》思想学说探析

(一)《成之闻之》中的“求己”学说

(二)“圣人之性”辨

(三)“天常”与“人伦”

四、《成之闻之》其他相关学术问题

(一)《成之闻之》引《书》管窥

(二)《成之闻之》中的“儒”

(三)试说“君子曰”

(四)关于该篇篇名问题

五、《成之闻之》在早期儒学中的地位

附录:《成之闻之》释文整理及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郭店楚墓竹简》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出土发现之一,其文献属于早期儒家和道家。《成之闻之》为郭店儒简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是关于子思学说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献价值。将该篇置入原始儒学的宏阔背景之中,详绎简文并综合考虑各种信息,有助于重新认识子思学说与早期儒学发展之脉络。 《成之闻之》原释文在编联上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学界研究成果进行了平议和总结,并从原释文编联组入手,对《成之闻之》编联问题进行了认真检验和反思,以求探索更合理的编联方案。本文的方案是:以简4—20开篇,下接以简34—36、简22—23—21、简29—30、简1—3、简24—28、简31—33、简37—40;以编联组方式表示为:二、三、九、四(从周风五先生组内调整)、七、一、五、六、八、十。 《成之闻之》的具体作者是谁,学界尚无定论,这不利于对《成之闻之》进行准确的时空定位和主体定位,更不利于进一步挖掘其思想文化内涵。包括该篇在内的郭店儒简是战国时期儒学传播背景的反映,通过考察郭店儒简与《子思子》的关系、《子思子》成书过程、子思为人品格与《成之闻之》文本特征之关系,可见子思与《成之闻之》作者甚为密合。既又对该篇简制问题、“闻之日”问题等进行详细考论,从多个角度推定《成之闻之》作者即为子思。 《成之闻之》的主题是依据孔子学说对战国乱世君主“用民”、“使民”问题的思考。在论述“求己”问题的重要性时,《成之闻之》提出了君主施政中的“本”、“末”之辨,与《大学》所讲的“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相合。而且,子思论述“求己”学说时将其与诚信思想结合起来,显然,这与《中庸》论“诚”是相联系的。本篇论“圣人之性”,实际是作者对君主修身在更高层次上之期许,即希望君主以“圣人”自期,始乎为“士”,为“君子”,而终乎为“圣人”,以合于天道,从而更好地推行王道政治。《成之闻之》还将“天常”与人伦“六位”联系起来思考,将“用民”之施政实践与儒家天人关系学说紧密结合起来,这与《易传》等相合,应是受孔子之影响。 作为一篇完整的儒家思想学说文献,《成之闻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全面考察文本,本文对该篇的引《书》论《书》问题、篇中出现的“儒”字问题、“君子日”问题、本篇篇名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地考索,以深化对许多相关学术问题的认识。同时,这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掘该篇的内在学术意蕴。 《成之闻之》体现了早期儒学自孔子至子思之发展,反映了孔子与孟、荀之间的过渡状态,因而在早期儒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