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基础教育中“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演变及启示
【6h】

日本基础教育中“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演变及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涵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本研究拟采用的主要方法

(五)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六)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

一、日本“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变迁轨迹

(一)日本战前的德育政策及“生活本位”教育思想萌芽的道德教育研究

(二)日本战后的德育政策及“生活本位”基础道德教育的发展

(三)日本当下基础教育中“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成熟和优化

二、日本“生活本位”基础道德教育的思想要旨

(一)标举“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理念的目的观

(二)注重“生存能力”培养的道德教育内容观

(三)注重体验与生活实践相融合的道德教育教学观

(四)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途径观

三、日本“生活本位”基础道德教育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政府的合理督导是确保“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等全社会参与的道德教育网络

(三)直接正面教育与间接渗透教育相结合,重视在各学科中的融合

(四)重视道德教育师资培训是促进“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球化际遇下文化的多元性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及其成效等一系列问题,催逼着人们找寻更合乎“育德”规律、更富有教育成效的新的道德教育计划与策略。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文化影响的现代化国家,日本基础教育中极富实践成效的“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理念,为我们优化我国的道德教育计划与策略提供了某种可资借鉴的思想参照与实践启示。
  日本的道德教育独具一格,形成了既符合国情又与现代化教育接轨的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生活本位”道德教育即是极富日本特色的教育思想。“生活本位”道德教育关注基础教育中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实践能力,为日本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深入探讨日本“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道德教育实践的优化特别是品德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文通过对“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源脉及历史变迁的梳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日本“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发展脉络,对其实践经验及其之于改善我国道德教育启示,作了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践对比的讨论与分析。
  论文首先通过对杜威、陶行知关注“儿童生活”教育理论的阐述,引发对日本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思考;其次,通过对于自战前直至战后这一长期以来日本“生活本位”道德教育脉络的梳理,较为系统而详实地梳理了“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的萌芽、发展、形成直至成熟四个阶段,并根据不同时期道德教育政策侧重点的转变,分析了日本道德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曲折过程;论文第三部分通过对“生活本位”道德教育思想要旨的分析,阐述了“学生本位”的道德教育目的观、注重“生存能力”的道德教育内容观、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途径观;论文第四部分,结合我国道德教育实际,提出了日本“生活本位”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包括:政府合理监督对道德教育实施的保障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合性教学方式;正面教学和渗透性道德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师资师德的培养等。

著录项

  • 作者

    张文;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爱民;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9.313;
  •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道德教育理念; 生活本位模式; 日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