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对节日的认知表征和行为研究
【6h】

中国人对节日的认知表征和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选题缘由及问题提出

1.2问题提出

2概念界定

2.1文化

2.2节、日、节日

2.3节日与文化

2.4节日的作用机制

2.5节日的功能

2.6表征(认知表征)

3相关理论

3.1冰山理论和洋葱理论

3.2文化表征理论和场域认同理论

4研究一 国人对节日的认知表征

4.1研究目的

4.2研究对象与方法

4.3聚类分析的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4.5结论

5研究二 国人对节日的喜好度的调查研究

5.1研究目的

5.2研究假设

5.3研究对象与方法

5.4结果

5.5讨论

6研究三 节日的行为研究

6.1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对象与方法

6.4访谈结果

6.5分析和讨论

7总结

7.1 展望与不足

7.2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节日一直是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但是节日心理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在党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下,中国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文化重要符号的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复兴和倍受重视,西方洋节的引入和时兴,让中国本就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大好局面。包罗万象的节日现象下,隐藏着国民重要的民族特质和价值追求。本研究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民间文化—节日,梳理国民对节日的文化建构,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行为。
  本研究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国人对节日的认知表征,包括研究一和研究二。研究一运用卡片归类法收集被试的资料进而聚类分析得出:(1)国人的节日认知表征体现为五大簇:中华传统民俗节日、中国纪念日、世界纪念日、起源西方宗教和校园、网络文化的新潮节日(以下简称新潮节日)和历法节日。(2)五簇节日集中反映国人的价值诉求、民族特质和时代精神,是其宝贵的精神世界的缩影和体现。研究二用问卷调查法对节日的喜好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国人的节日认知表征系统呈现中西合璧的多元化特点:最喜爱的节日列表(前20名)中共有10个中国节日,类属于中华传统民俗类节日和中国纪念日类节日;也有10个西方节日,类属于世界纪念日类和新潮节日。(2)国人较喜欢在气温适宜、充满希望和收获的春秋两季过节。(3)最喜爱的节日(前20名)中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的节日多蕴含着性别或城乡群体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和情感诉求。(4)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得到充分认可和传承,传统民族或文化元素(如家国观念、天人合一观念、祈子、祭祖等)较稳定,“感恩”和“孝”的价值得以提升;时代建构和孕育着新的文化表征;若个体(群体)接触某种文化的机会频繁,会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觉知;新形势下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对新潮节日做出应对。
  研究三是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用质性研究法探讨国人的节日行为(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结论:(1)在中国,春节和圣诞节期间人们的情绪状态以高兴、激动和喜爱热闹为主。(2)春节有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相配套的严格或者约定俗成的仪式,体现在时间范围、情绪特征、着装服饰、饮食习惯、仪式行为等方面;圣诞节在中国则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或者说没有文化立足的沃土,仅仅是种节日形式或方式。(3)节日的功能是两大节日受国人喜欢的原因,春节在中国的综合功能要大于圣诞节。(4)随着对传统文化地位的宣传和认知,国人能够自觉的去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并且有意的继承和发扬。(5)春节仪式中涉及中国价值观等隐性的核心层面,是国人强大的潜意识能量;人们只是对圣诞节新奇的形式感兴趣,因此外来文化不会动摇国本。
  政府应采取包容的文化态度,既发展中国本土节日,也应该允许外来或新兴文化的发展;并根据节日的不同文化价值,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中国人的文化多样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