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梦”视角下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研究
【6h】

“中国梦”视角下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关于正确认识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意义研究

2.关于前三十年的奠基和贡献研究

3.关于后三十年对前三十年继承和发展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4.创新之处

一、“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一)“中国梦”的由来

1.中国梦理论的提出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1.“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界定

2.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关系

(四)“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关系

1. 前三十年是“中国梦”的奠基阶段

2.后三十年是“中国梦”的腾飞阶段

二、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多维呈现

(一)中国道路的连续探索

1.探索历程:从探索任务的提出到探索任务的基本完成

2.探索原则: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探索内容:从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精神的不断发展

1.中国精神核心内涵的不断充实:从爱国主义到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2.中国精神的弘扬途径的不断拓展

(三)中国力量的持续汇聚

1.核心力量: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党建科学化

2.依靠力量:从工农联盟到民族大团结

3.联合力量:从联合知识分子到最广泛的联合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物质财富的持续积累

1.制度:从搭建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到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2.物质财富: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小康

三、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特点和启示

(一)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特点

1.前后两个三十年具有明显连续性特点

2.前后两个三十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二)中国梦视角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启示

1.实现中国梦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实现中国梦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实现中国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要客观地看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5.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能否被全面、客观地认识,关系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能否被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能否得被理解和支持。将前后两个三十年放入“中国梦”的视角下进行探析,不难发现,这两个三十年不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致力于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的一场“接力”。学术界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进行了大量研究,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前后两个三十年的认识。但,目前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缺乏从“中国梦”的视角对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国梦”为主线,从中国道路的不断开辟、中国精神不断弘扬、中国力量的持续汇聚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和物质的持续建设来审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有利于深化人民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认识。
  正文主要框架由三大部分内容构成。第一大部分对中国梦的提出、概念和实现路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对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进行了界定,简要分析了两个三十年的各自阶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第二大部分以“中国梦”为视角较为全面地、系统地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以及从社会主义制度和物质持续建设这四方面分析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首先,从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探索原则和探索内容的连续性来论述中国道路的连续探索;其次,从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的不断充实、弘扬途径的不断拓展来论述中国精神的不断发展;再次,从中国核心力量、依靠力量和联合力量的不断凝聚来论述中国力量的持续汇聚。最后,从我国制度建设和物质层面的不断发展来论述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物质财富的持续积累。通过对这四方面的展开论述,系统呈现出前后两个三十年对实现“中国梦”所做的接力贡献。第三大部分通过归纳得出前后两个三十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得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即: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正确地看待历史,坚持“两个不能否定”的论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