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湿地修复对底栖动物及其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6h】

湿地修复对底栖动物及其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湿地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湿地恢复区和未恢复区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以及群落动态的差异,探讨湿地修复对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效应。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内底栖动物栖息地生态因子的变化,揭示湿地恢复对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机理。于2015年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的早期修复区、晚期修复区和未修复区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分析等进行研究。同时检测沉积物Hg、Cd、As、Cu、Pb、Cr、和Zn七种重金属的含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等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3种,属于3门24科25属,其中昆虫纲最为丰富,有15种,占总数的46.9%;寡毛纲5种,占总种数的15.6%;腹足纲4种,占总数的12.5%;多毛纲、蛭纲、甲壳纲和蛛行纲均为2种,分别占总数的6.1%;最少的为多足纲,仅1种,占总数的3.0%。优势种为直隶环毛蚓(Phertima tschiliensis)、泥螺(Bullacta exarata)、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摇蚊幼虫B(Tendipes sp.B)和双齿围沙蚕(Nereis succinea)。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3.56g·m-2,平均丰富度为1113.56ind·m-2。
  (2)较其他重金属而言,重金属汞、重金属铅和重金属砷的平均含量略高,成为主要的污染因子。就时间而言,重金属污染程度为秋季>春季>夏季。就空间而言,重金属污染程度为未修复区>晚期修复区>早修复区。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3)早期修复区和晚期修复区内水体的质量为中营养状态;未修复地区水体的质量为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4)寡毛类底栖动物密度与大多数重金属的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Cr除外),可用寡毛类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物种。
  (5)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活性磷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土壤盐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则与水深、硝酸盐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6)湿地修复区的环境质量明显高于未修复地区,说明前期的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