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杜维明的儒学宗教观
【6h】

论杜维明的儒学宗教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一章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形成及涵义

第一节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产生的渊源

第二节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形成过程

一、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孕育时期(1954年-1962年)

二、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萌芽时期(1962年-1971年)

三、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形成时期(1971年-20世纪80年代末)

四、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迄今)

第三节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涵义

第二章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内容

第一节 “克己复礼为仁”

一、“仁”

二、“礼”

三、“修身”

第二节 信赖社群

一、群体批判

二、作为群体行为的终极自我转化

第三节 生态伦理

一、儒家包容的人文主义

二、系于宗教情怀的生态伦理

第四节 天人关系

一、存有的连续性

二、从天人合一看儒学宗教性的特点

三、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核心——内在超越

第三章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评价

第一节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价值

第二节 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的不足

一、内在超越的困难

二、内圣有余而外王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三代新儒家代表杜维明通过历史研究及哲学分析,代表儒家与世界各大宗教、各思想传统以及现代思潮诸流派进行交流对话。他认同儒学的宗教性,并致力于儒学宗教性的研究,多方面揭示了儒学的宗教性,认为“对宗教一定要敏感,要了解宗教,对生态环保、对天地万物有关切。”①杜维明并非从“制度仪轨的层面而是从精神信念、存在体验的层面肯定儒学具有宗教性的”②,这是因为“儒家是突出社会伦理的教育思想,做人的道理,生命的学问,生活的方式,体现人文精神的信仰。”③他把儒家的人文主义定义为精神人文主义或者是包容的人文主义,在儒家那里,一方面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同时还要和天道相辅相成,即一方面和自然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要和精神领域保持联系。人作为宇宙的高级存在,是其个体性和社会性通过不断互动交织而形成的,杜维明作为儒家学说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忠实倡导者,从个人、自然、社群以及天四个侧面探讨了儒学的宗教性,并且在不断学习中检视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杜维明的儒学宗教观是在不断地检视与反思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孕育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及成熟时期。他主要从儒家精神价值的四个层面阐述儒学的宗教性,即自我与个人的主体性问题、群体、自然以及天与天道。杜维明对儒学宗教性的阐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在于他分疏了中国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但是,其宗教观也存在极大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内在超越”的困难和“内圣有余而外王不足”的困境。概而言之,要以开放发展的心态来探讨杜维明的儒学宗教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