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杂岸坡河库岸边排放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6h】

复杂岸坡河库岸边排放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

1.4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实验装置的研制与实验方法

2.1引言

2.2立面外水槽及背景灯箱原理与设计

2.3立面内水槽与加药箱原理与设计

2.4格栅震荡系统原理与设计

2.5立面二维扩散装置效果图

2.6实验方案与步骤

2.7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ATLAB的浓度场图像处理技术

3.1引言

3.2浓度的标定

3.3数字图像基础知识

3.4 MTLAB简介

3.5浓度场图像处理方法

3.6本章小结

第4章 倾斜阶梯岸坡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4.1倾斜阶梯岸坡简介

4.2倾斜阶梯岸坡θ=45o

4.3倾斜阶梯岸坡θ=30o

4.4横向扩散系数估算

4.5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式岸坡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5.1复式岸坡简介

5.2复式阶梯岸坡b=0.40m

5.3复式阶梯岸坡b=0.80m

5.4复式梯形岸坡b=0.40m

5.5横向扩散系数估算

5.6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在生态环境、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污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引起的水环境问题频发,业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科学规划、加大治理力度已刻不容缓。实际工程中的排污口多设置在岸边,污水进入水体后受岸坡地形以及紊流条件的影响,在排污口附近形成较高浓度的污染混合区。对这一区域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水环境管理、功能区划分和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
  河流和水库等自然水体的岸坡地形大都不规则,倾斜阶梯或复式岸坡(统称复杂岸坡)是较为常见的岸坡形态。基于岸边排污扩散理论,改进并研制了双层水槽立面二维扩散装置,通过改变内水槽的几何特征或尺寸,来模拟倾斜阶梯岸坡、复式阶梯岸坡和复式梯形岸坡等3种复杂岸坡;通过调节格栅震荡频率,来模拟不同的横向和垂向扩散系数。以罗丹明B为示踪物质,进行瞬时线源排放扩散实验,使用数码相机记录扩散过程浓度场的RGB彩图,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二维浓度分布,依据二维线源扩散与三维点源移流扩散的转换关系式,进而得到三维空间浓度分布。分析了断面浓度分布和纵向均匀流中水面与深度平均浓度分布规律,并提出用深度累积浓度矩法来估算横向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
  (1)断面浓度分布,倾斜阶梯岸坡为:在阶梯处产生了大尺度的顺时针漩涡,使其附近浓度较低;45°倾角岸坡在格栅震荡频率15r/min时,于扩散初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重力流。复式阶梯岸坡为:在漫滩上,浓度沿垂向变化不大,污染云团近乎“齐头并进”向主槽扩散;在主槽中,浓度分布依工况差异较大,污染云团形态呈现出多种特征。复式梯形岸坡为:在漫滩上,浓度沿垂向递减,但梯度不大;在过渡部分和主槽中,污染云团形态较为简单。随着振荡频率的增大,污染云团横向与垂向扩散尺度之比变大。
  (2)水面或深度平均浓度沿横向和纵向递减,且横向梯度远大于纵向,污染混合区呈现出纵向尺度远大于横向的带状分布。对于倾斜阶梯岸坡和复式阶梯岸坡,其深度平均浓度在阶梯处垂直减小,等浓度线与阶梯线重合,污染混合区被阶梯线隔断。复式梯形岸坡的深度累积浓度,在水深渐变段先增大后减小。
  (3)结合数值模拟计算,推导并提出深度累积浓度矩,来估算横向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横向扩散系数随着格栅震荡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快慢不尽相同。当震荡频率一定时,45°倾斜阶梯岸坡的横向扩散系数比30°的更大。对于复式岸坡,当漫滩宽度较大时,横向扩散系数对漫滩水深较为敏感,漫滩水深较大时横向扩散系数也较大;反之,则不敏感,二者的值比较接近。同种工况下,复式梯形岸坡的横向扩散系数大于复式阶梯岸坡。
  对复杂岸坡河库岸边排放浓度分布进行实验研究,并揭示其浓度分布规律,可为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构建、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以及水环境功能区的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