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性霉素B缓释系统治疗烟曲霉菌性眼内炎的药效学研究
【6h】

两性霉素B缓释系统治疗烟曲霉菌性眼内炎的药效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结果

第三章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真菌性眼内炎研究动态

附图(1)

附图(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二性霉素B缓释系统(AmB-DDS)玻璃体腔植入对烟曲霉菌性眼内炎的治疗作用,寻找最佳给药剂量,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中的影响,探讨AmB-DDS的药物释放规律,为真菌性眼内炎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方法:1.AmB-DDS治疗烟曲霉菌性眼内炎疗效学观察:新西兰白兔50只,玻璃体腔内注入烟曲霉菌悬液,48小时后行治疗性研究。动物随机分7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空白DDS组,C组为两性霉素B玻璃体腔内注射组,D组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植入AmB-DDS250μg植入组,E组为玻璃体切割联合AmB-DDS500μg植入组,F组为AmB-DDS250μg植入组,G组为AmB-DDS500μg植入组。于术后不同时间检测前房闪辉、房水细胞和玻璃体混浊度,抽取玻璃体液行涂片及培养,观察结束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2.AmB-DDS植入后玻璃体腔药物浓度检测:新西兰兔6只,玻璃体切割术后植入500μgAmB-DDS1枚,术后1、3、7天及2、4、6、8周抽取玻璃体腔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药物浓度。结果:A、B组眼内炎严重,发生率100%,伴眶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D、E、G组炎症反应较A、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E组较F组炎症反应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E组玻璃体混浊程度较C组轻,7~14天前房反应较C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第14、21天,D组较F组前房炎症反应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眼内炎控制眼,观察2个月眼底清晰,无复发。烟曲霉菌模型玻璃体液涂片,1.5月内均查见菌丝,行真菌培养A、B组多为阳性,治疗组全部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见治愈眼视网膜结构正常,无炎细胞浸润,眼内炎眼玻璃体腔充满纤维素性炎,视网膜结构不能辨别,眼球壁结构疏松失去正常纹理。H组术后第1天即可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并呈升高趋势,观察期内释药较平稳。结论:AmB-DDS玻璃体腔内植入治疗烟曲霉菌性眼内炎安全有效,释药恒定,速率得当,以含两性霉素B500μg的AmB-DDS效果最佳,玻璃体切割术有助于控制炎症的发生、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