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庸:浅俗下的厚重——兼论金庸笔下的苦难意识
【6h】

金庸:浅俗下的厚重——兼论金庸笔下的苦难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苦难背景:“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金庸小说的批判精神

第三章、双重文本的特征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一些人心中还存在着一种偏见,把金庸武侠小说视为世俗、无趣之作。然而,金庸小说实为雅俗共赏,其作品表现了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透露出浅俗下的厚重之感。其作品除具备娱乐性的同时,其小说还探讨了人性,展示人生存内在的种种困境。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金庸作品对武侠小说这一通俗文化类型做出的贡献,以及其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原因。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重在中国传统文化,分浓重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佛性的启迪、中国式的道德问题三个部分。关于传统文化的魅力部分,笔者以在金庸小说中的体现,理解和阐释金庸刻画的中国传统文化、社会风俗、人情风貌,所揭示出人类在苦难背景中编制的种种文化外衣,其中包含了金庸对苦难问题的觉察和自省;佛性的启迪,金庸人生的经历与他小说中对佛教所阐述的“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部分有所印证;中国式道德问题,笔者对中国纲常伦理进行了反思。 第二章是金庸小说的批判精神,分为金庸笔下的英雄形象、反英雄形象、批判性的根源三个部分。对于英雄和反英雄人物形象,笔者以主要有代表性的形象特点为例展现他们反抗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鸡毛蒜皮。如人与人之间的平淡、波澜不惊的生活,而着力表现一个英雄的世界,而英雄又是有血有肉的、活的,表现的是人的情感与烦恼,并从他们的身上反映人的英雄主义问题;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中国文化中的悲剧精神,鲁迅先生的悲观意识与金庸“苦难”意识的异同。 第三章论述金庸笔下的双重文本,一方面评述其作品为世俗、充满打打杀杀的低级趣味;另一方面则评述金庸小说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在两者形成的审美效果着力分析其表现在语言风格、叙事模式、人物风格和价值取向等各方面。 本文以金庸及其文本为研究对象,在对金庸和金庸小说的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金庸文学创作的环境、心态、创作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其他综合因素,逐步透析该作家文本所蕴藏的厚重文化底蕴和对人们普遍生存意义的关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由点到面,究其本原,努力挖掘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进而力求归纳总结出社会文化层面的深刻含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