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视网膜在胚胎及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及HIF-1α的表达
【6h】

大鼠视网膜在胚胎及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及HIF-1α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分组

1.2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标本的制备

1.4检测方法

1.5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视网膜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2.2 HIF-1α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讨论

结论

附图1

附图2

参考文献

综述 低氧诱导因子-1在胚胎发育及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分化、组织结构的改变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ez 1α,HIF-1α)的时空表达,探讨HIF 1α在视网膜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对胚胎10天~20天(E10~E20)、生后(PO)至成年(12个月龄)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CR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蛋白及HIF-1αmRNA的表达。 结果 大鼠视网膜发育起自胚胎10天(E10),胚鼠视杯形成,分内、外两层;胚胎14天(E14),外层色素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神经上皮层逐渐增厚;胚胎16天(E16),神经上皮层分为两部分:外成神经细胞层和内成神经细胞层;胚胎18天(E18),出现染色浅淡的chievitz层;E20时,内网层形成,神经节细胞开始分化。生后1天(P1),视网膜组织分为色素上皮细胞层、神经母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生后7天(P7)内外核层出现,出生后15天(P15)视网膜出现10层结构。低氧诱导因子-1在大鼠视网膜表达为胚胎期高表达、生后发育期表达较弱、成年期微弱表达,三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视网膜发生起始于胚胎第10天。胚胎14天,外层色素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神经上皮层随胎龄增加逐渐发育分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组织发育不完善,至出生后15天视网膜各层的分化基本完成;HIF-1α在大鼠胚胎期视网膜的高表达说明在胚胎期,尤其是胚胎早期视网膜的发育存在低氧环境,HIF-1α可能参与了大鼠视网膜的胚胎发育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