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
【6h】

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1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分布情况

2.1.1 性别、年龄分布

2.1.2 安氏分类

2.2 三大症状出现的频率

2.3 相关因素

2.3.1 错(牙合)表现

2.3.2 口腔不良习惯

2.3.3 饮食习惯

2.3.4 龋因素

2.3.5 颔面部外伤

2.3.6 精神因素

第3章 讨论

3.1 患病率的比较

3.2 症状分析

3.3 病因学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描述正畸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布情况,并对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病因学探索研究,为临床颞颌关节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方法:收集自2010年~2012年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548例,年龄7~30岁。初次来青医附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和问诊,并由专科人员指导填写颞下颌关节相关情况调查问卷,记录患者基本情况、错殆类型、错(殆)表现、不良习惯、患龋状况、TMD相关体征、口腔不良习惯、饮食习惯、外伤史、精神因素等。初诊病历中临床体征记录不全及未填写调查问卷的病例予以排除。TMD体征阳性率按年龄、性别、错牙合类型、错(骀)表现、不良习惯、饮食习惯、患龋状况、精神因素等分别进行比较,使用x2检验。TMD三大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x2检验。
   结果:①本研究的548例正畸患者中TMD患病率53.28%,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女性有增高趋势。TMD患病率随年龄增高。②不同安氏错(聒)类型患者的TMD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TMD三大症状(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杂音、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在正畸患者中的发生率不同,弹响发生率最高。TMD患者中,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不同,其中单纯关节杂音的发生率最高,单纯疼痛或含疼痛合并症状者较少。④错(骀)畸形患者TMD患病率明显高于个别正常(殆)者。各错牙合表现按TMD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偏颌、后牙锁(殆)、后牙反(殆)、个别切牙反(聒)、多数前牙反(殆)、深覆(糟)、开(骀)。⑤口腔不良习惯中,咬唇颊、吮指、大张口、偏侧咀嚼者与无明显不良习惯者TMD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夜磨牙或紧咬牙者与无明显不良习惯者的TMD患病率有显著差异。⑥喜硬食、喜软食者与无特殊饮食习惯者TMD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有龋病者与无龋病者TMD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龋损累及牙齿功能面、第一磨牙患龋者TM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⑧有无颌面部外伤史者TMD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有外伤史者TMD患病率有增高趋势。⑨精神压力大与无明显精神因素者TMD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睡眠质量差、情绪焦躁易怒者与无明显精神因素者的TMD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但都有增高趋势。
   结论:①正畸患者TMD患病率较普通人群患病率高,TMD患病率无性别差异,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②TMD患病率与安氏错牙合类型无关。③TMD三大症状发生率不同,弹响发生率最高。TMD患者中,不同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不同,其中单纯关节杂音的发生率最高,单纯疼痛或含疼痛合并症状者较少。④(殆)因素与TMD发生密切相关。影响下颌运动的特征性错(牙合)如偏颌、后牙锁(胎)、后牙反(牙合)、个别切牙反(牙合)、深覆牙合等,均为TMD的危险因素。⑤口腔不良习惯中,夜磨牙、白天紧咬牙与TMD发病有关。⑥饮食习惯与TMD无明显关联性。⑦龋因素与TMD发病显著相关,尤其是龋损累及牙齿功能面、第一磨牙患龋者。⑧颌面部外伤为TMD的潜在危险因素。⑨TMD为一种心身疾病,与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