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再考察——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比较视角
【6h】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再考察——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比较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

2.1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2 理论基础

2.3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2.4增加值贸易统计

第三章 两种统计方法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3.1制造业出口规模:两种统计方法的比较

3.2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制造业各部门国际竞争力测算

3.3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测算

3.4两种贸易统计方法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四章 增值贸易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2模型拟定

4.3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5.1主要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制造业作为一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综合国力的大小。在新型国际分工背景下,各国根据所占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大小,专门集中于产品价值链不同增值环节的生产。这一分工特点使得以传统的“贸易流量”统计数据为基础来衡量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做法越来越偏离现实。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准确衡量我国制造业总体及各部门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探讨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导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增值贸易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比较视角来分析、探讨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小及影响因素。
  传统贸易统计方法计算衡量国际竞争力指标时,只考虑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忽视了出口产品总价值中所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价值,使贸易数据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重复计算”问题,用“失真”的贸易统计数据来测算和比较各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就会造成测算和比较结果“失实”。本文在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和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于2013年5月联合发布的世界各国TiVA(Trade in Value added)统计数据,计算中国制造业各部门的TC(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和 CA(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指数,并以此作为判断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进行制造业各部门国际竞争力的比较,通过与利用传统贸易统计数据测算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揭示两者的差异及其中的政策含义。论文采用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增值贸易面板数据,选取基于增值贸易统计数据测算的衡量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CA指数、劳动力成本、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产业规模、年均汇率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对比发现:首先,两种统计方法都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次之,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其次,我国制造业总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面临着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优势下降和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部门研发投入不足的挑战。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及各部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来自研发和外资投入,而行业规模的扩大并未对制造业总体及各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就如何改变我国制造业出口“大而不强”的局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