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约“三社联动”良性运转的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
【6h】

制约“三社联动”良性运转的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性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三社联动”良性运转中各主体角色定位及其联动

3.1 “三社联动”中涉及的各主体角色定位

3.2“三社联动”中各主体间的互联分析

3.3“三社联动”中驱动力量分析

第四章 “三社联动”实践的典型模式

4.1政府主导型——以山西太原为例

4.2项目指导型——以青岛市北区为例

4.3社工引领型——以上海为例

第五章 制约“三社联动”良性运转的因素

5.1“三社联动”中各主体发育不充分

5.2“三社联动”运行中供需对接不够畅通

5.3“三社联动”运行中各环节缺乏透明性

5.4“三社联动”运行中缺乏持久的资金保障

第六章 推进“三社联动”良性运转的主要策略

6.1厘清各主体职能,发挥各自优势

6.2畅通联动机制,实现供需之间有效对接

6.3推进监管机制建设,促使联动透明公正

6.4拓宽资金渠道,推动服务项目化运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并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作为重点,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以转变社区治理方式为切入点。但是,如何调动目前社区内闲置资源,实现资源之间有效链接,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成为我国社区基层治理方式转变最紧迫的任务。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工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与义务。社区基层治理的深化推进需要从这些主体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一种能够有效对接政府和居民的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通、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三社联动”将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工很好的协调在一起,促使三者实现功能的有效互补,并形成不断持久运转的动力,成为推动基层社区治理逐渐深化的有效机制。然而,“三社联动”在具体落地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因此,对“三社联动”进行深入分析,探析其良性运转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从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入手,对“三社联动”进行理论层面的研讨,剖析“三社联动”的学理基础。同时,论文对“三社联动”良性运转中的角色定位和多方联动进行分析。根据国内实际,大致将“三社联动”细分为政府主导型、项目指导型及社工引领型,并对目前典型的地方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制约“三社联动”良性运转的主要因素分别提出对应策略。即通过理清“三社”各自职能边界,发挥“三社”各自优势进而促使“三社”各主体充分发育。通过强化联动机制各环节无缝对接,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系统从而保持“三社联动”中供需对接的畅通。通过健全工作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机制从而实现联动各环节的公正透明。通过完善多元的资金投入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从而为“三社联动”提供持久的资金来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