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播学视野下的《小说月报》(1921-1931)研究——以“办刊宗旨”和“主编”为核心的讨论
【6h】

传播学视野下的《小说月报》(1921-1931)研究——以“办刊宗旨”和“主编”为核心的讨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传播视域中的文学

第一节 文学传播与文学期刊

第二节 《小说月报》与现代文学

第二章 办刊宗旨影响下的《小说月报》

第一节 期刊宗旨与文学发展

第二节 革新后《小说月报》的办刊宗旨

第三章 “把关人”导引下的《小说月报》

第一节 临危受命的沈雁冰

第二节 开拓进取的郑振铎

第三节 锐意尝试的叶圣陶

第四章 “被选择’’的作者群和“无奈"的读者群

第一节 革新后《小说月报》作者群分析

第二节 革新后《小说月报》读者群研究

第三节 革新后《小说月报》读者、编辑、作者的互动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先后历经22年,对于研究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以1921-1931年的《小说月报》为研究对象,探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以传播“为人生”的文学思想以及“兼容并蓄”作为其办刊宗旨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三位“把关人”的编辑实践得以实现。革新后期郑振铎在沿用沈雁冰编辑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整理国故”,而到了叶圣陶编辑时期,则更重视推动散文以及小说的发展;革新后由于主编对于办刊宗旨的修订,使得刊物体现出一定选材标准,因此导致作家群处于“被选择”的状态,而后期作家群的组成也逐渐由单一的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走向多元化趋势;而读者通过与编者通信、发表读后感等方式,从而由外在的被选择,完成了内在主动性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