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话本小说中的清官形象研究
【6h】

明清话本小说中的清官形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清官”概念辨析及清官形象溯源

第一节 “清官”概念辨析

第二节 清官形象的文学溯源及其发展

第二章 明清话本小说中的清官形象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第一节 清官形象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清官形象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 清官形象的文学塑造手法及艺术缺陷

第一节 清官形象的文学塑造手法

第二节 清官形象塑造的艺术缺陷

第四章 清官形象的文化内涵及文学影响

第一节 清官形象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清官形象的文学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明清话本小说研究中存在着一类长期被遮蔽、被忽视的人物形象:清官形象。清官形象不仅数量多、类型丰富,而且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对清官形象进行充分、系统地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明清话本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其价值的进行全面把握,而且对于从深层次上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文化发展规律及中国古代司法文化、官吏制度的特点、本质也有很大帮助。
  本文所谓“清官”是广义概念上的清官,主要是相对于贪污受贿、误国殃民的官吏而言的,是对那类对于社会、国家、民族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公正廉洁的“贤臣良吏”的总称谓。
  清官形象的原型可追溯到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皋陶,同时融合了长江流域的传说人物孟涂、治理洪水的鲧与禹等人物形象的特点。明清话本小说中的清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完美型清官与缺陷型清官。完美型清官又包括断案清明型、廉洁无私型、正直为民型、惩恶扬善型四类,其特点是忠君爱民孝亲、廉洁奉公、严格执法、正直无私、除暴安良等,他们身上具有完美性、理想性、传奇性的特征;缺陷型清官可以分为外廉内贪型、廉而糊涂型、虽清实酷型三类,其特点是:既具有清官的某些优点,又有贪官、庸吏的缺点,“二律背反”式的反讽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他们是人性中善与恶的混合体,既有现实性,又有超越性。
  明清话本小说中的清官形象的文学塑造主要运用了史实与虚构相结合、堆积式手法、悬念与巧合、人情与法理的冲突等艺术手法,同时清官形象的概念化、模式化、失真性等艺术缺陷也对当时及后世清官文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清官形象的文化内涵表现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民间文化为补充、鬼神文化为超越、法律文化为规范的特征。四者异质同构,共同建构了清官的形象的丰富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