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群言》杂文研究(1985-1995)
【6h】

《群言》杂文研究(1985-1995)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群言》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杂文

第一节 “群言堂”:《群言》杂志

第二节 “讲真话’’:《群言》杂文

第二章 1980年代的《群言》杂文创作

第一节 思想解放与《群言》杂文

第二节 关注热点 评说世象

第三章 1990年代的《群言》杂文创作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群言》杂文

第二节 追根溯源 变革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更是中国当代杂文创作繁荣发展的时期。由中国民主同盟于1985年创刊的《群言》杂志,延续了“五四”以来中国文人论政传统,从创刊之日起,便恪守“要讲真话、实话,反对讲空话、大话、假话”的办刊宗旨,紧跟时代步伐,建言国是,推动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开辟了“群言堂”、“随感录”专栏,刊发了大量杂文作品。这些作品都对特定时期的社会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给予了热切关注,以自己的独特的姿态和方式,对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进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中的一些思考、见解,即使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意义。因此,对《群言》杂志杂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杂文的成就与经验、问题与不足,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殊的侧面,了解、认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进程与经验。
  紧随时代变化,彰显时代特色,是《群言》杂文的突出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的语境中,《群言》杂文紧紧围绕8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90年代“市场经济建设”这两大主题,就文化建设、教育发展、反腐倡廉、民主法治等问题进行了持久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对国家、对现实、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群言》杂文的这种关注与思考,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深入、深化,表现出很强的超前性、预见性,很好地发挥了杂文这一文体特有的警醒、批判、战斗的精神传统、风格特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