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1920年海原大地震看由“灾”到“荒”的嬗变
【6h】

从1920年海原大地震看由“灾”到“荒”的嬗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研究述评

三、选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震区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地震发生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震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第二节 海原大地震发生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海原大地震后由“灾’’及“荒”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震区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节 震后饥民遍野,灾民流离失所

第三节 农牧业生产凋敝

第四节 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第三章 海原大地震后“灾”到“荒’’嬗变的综合因素分析

第一节 海原大地震灾害严重的自然因素

第二节 震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第三节 社会政治因素:兵连祸结、政治腐败

第四节 震后赈接不及且赈济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民国九年(1920)12月,甘肃省海原县(今属宁夏)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坏力,给甘肃东部与南部各县造成前所未有的损失。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其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尽相同。然而,在民国前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海原大地震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灾害的范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震不仅造成人口死亡、牲畜压毙、道路毁坏、房屋倒塌等直接损失,而且在重灾区衍生出人民流离失所、经济凋敝、土匪横行、烟毒泛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地震的危害之所以严重,除了自然环境脆弱,土壤粘性低等自然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社会组织能力低、经济条件落后、政府面对灾害的不作为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掣肘使得震区人民不能得到及时赈济,亦无法有效地获得灾后重建。最终,地震带来的危害非但没能在短时期内减弱或消除,反而出现不断恶化的情况,致使灾区人民长期陷入困顿的境地,一场简单的自然灾害逐渐演变成了社会性的灾荒。
  灾荒是“天灾”与“人祸”交替作用下的产物。灾害的发生虽来自于“天灾”,但饥荒的蔓延则更多地源于“人祸”。因此可以说,海原大地震及其所造成的后果,不单是一场纯粹的自然变异,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变异背后北洋政府时期海原地区人与社会的关系。本选题以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发生的海原大地震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由“灾”到“荒”嬗变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助于突显社会转型时期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各种原因,进而从灾荒的角度认识民国前期中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灾害的破坏程度往往取决于人类社会对灾害的应对策略及其实施情况;一个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各种矛盾突出的社会,显然无法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且灾害发生后,社会矛盾的激化反而会加剧灾害的危害程度,给灾区造成二次破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