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王一川“兴辞诗学”研究
【6h】

感物而兴 兴而修辞——王一川“兴辞诗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论

一、“兴辞诗学”的理论背景

(一)“兴辞诗学”的理论准备

1.认识论美学

2.体验论美学

3.语言论美学

(二)“兴辞诗学”的理论基础

1.修辞论美学理想

2.话语与文化语境

3.理论的批评化

二、“兴辞诗学”的理论内涵

(一)“感兴”之呼唤

1.“兴”与“感兴"

2.“个人体验"

(二)“修辞”之内植

1.“修辞”视角

2.“语效组合”

(三)“兴辞诗学”之整合

1.“兴辞诗学”的涵义

2.“兴辞诗学”的操作

三、“兴辞诗学”的思维特质

(一)提取中国古典与西方理性之精华

(二)融会民族特色及个人风格之统一

四、“兴辞诗学”的运用及缺憾

(一)“兴辞诗学”的运用

(二)“兴辞诗学”的缺憾

余 论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元共生的局面,面对中外文论的相互碰撞,多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此起彼伏,相互竞争、穿插渗透,组成一块极富变化的文学魔方。文论家们上下求索,或固守传统,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寻觅灵感;或追新逐异,紧跟西方阵阵思潮,摹影画形;或独辟蹊径,培育新的文论土壤。无论是对于外国文论的排斥与否,还是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革新与否,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在争鸣中求发展,在融合中求进步,为我国新时期文艺理论建设添砖加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一川教授就是其中卓有建树者之一。 王一川二十多年的文艺美学研究,经历了从认识论美学、体验论美学到语言论美学的过渡,之后又转向修辞论美学,并形成了他自成一说的“兴辞诗学”文论思想。这一理论广泛涉及文艺学、美学、文化学以及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做出积极贡献。王一川的“兴辞诗学”由酝酿到提出,广泛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辨哲学的智慧学养,为我国新时期文艺学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能够涵摄多种文艺理论的思维观念,预示着21世纪中国文艺学“多元共存、协商发展”的新格局。而他在文学批评学、文化学、影视批评等方面的实践则是其“兴辞诗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其中也存在某些缺憾。王一川的“兴辞诗学”文论是一个从美学研究到理论建构再到具体实践,适合文学特性、集合西方逻辑思辨与中国古典文学灵性的集粹。 本文以王一川“兴辞诗学”理论为切入点,力求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其学术思想,整理其理论体系,辨析其思想局限,以期在全面展示其学术成果的同时,准确地定位其学术贡献,为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