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化学成分研究
【6h】

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化学成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车轴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车轴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2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2.1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2.2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3实验部分

2.4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白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3.1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3.2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3.3实验部分

3.4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参考文献

第四章异黄酮类化学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1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4.2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4.3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参考文献

第五章结果与讨论

致谢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

附图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综述了豆科(Leguminosae)车轴草属(Trifolium)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车轴草属两种植物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共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其中从红车轴草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从白车轴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综合1H-NMR、13C-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鉴定了其中的25个化合物的结构。 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inn.)为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或野生。文献报道其具有抗肿瘤,预防胃癌、肠癌、乳腺癌,治疗骨质疏松,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等用途。 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包括常压柱色谱、凝胶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红车轴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各种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其中17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6aR,11aR)-山槐素((6aR,11aR)-maackiain,1)、(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6aR,11aR).trifolirhizin,2)、芒柄花素(formononetin,3)、芒柄花苷(ononin,4)、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5)、印度黄檀苷(sissotrin,6)、大豆素(daidzein,7)、大豆苷(daidzin,8)、染料木素(genistein,9)、染料木苷(genistin,10)、德鸢尾素(irilone,11)、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12)、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13)、槲皮素(quercetin,14)、pinitol(15)、水杨酸(salicylic acid,16)、β-谷甾醇(β-sitosterol,17)。其中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inn.)为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文献报道其全草可以入药,具有清热凉血,祛痰止咳,镇静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癫痫,痔疮出血,硬结肿块等症。 本文对白车轴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利于各种色谱手段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和中低压柱色谱等手段,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通过各种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R1)、水杨酸(salicylic acid,R2)、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R3)、双白瑞香素(daphnoretin,R4)、trifoliol(R5)、4'-methyoxycoumestrol(R6)、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R7)、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cycloart-25-en-3β24ξ-diol,R8)。其中化合物R2、R3、R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R8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