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6h】

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农田土壤风蚀沙化现状

1.2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概况

1.2.1国外研究概况

1.2.2国内研究概况

1.3土壤风蚀测试方法

1.4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2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试验设备

2.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2技术路线

2.3试验设备

2.3.1移动式风蚀风洞

2.3.2风速测试系统

2.3.3风洞集沙仪

2.3.4原状农田土壤取样器

3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果风洞实物模拟试验研究

3.1研究方法

3.1.1土样采集

3.2.1风洞试验

3.2不同有效风蚀面积的对照秋翻地土壤风蚀研究

3.3保护性耕作带与传统耕作带等带宽间作后的土壤风蚀研究

3.3.1残茬高度相同,植被覆盖度不同时风速与输沙量的关系

3.3.2残茬高度相同,带宽不同时植被覆盖度与输沙量的关系

3.3.3残茬高度相同,带宽不同时植被覆盖度与总输沙量的关系

3.3.4植被覆盖度相同,残茬高度不同时风速与输沙量的关系

3.3.5植被覆盖度相同,带宽不同时残茬高度与输沙量的关系

3.3.6植被覆盖度相同,带宽不同时残茬高度与总输沙量的关系

3.4保护性耕作带与传统耕作带等带宽间作时的防风效应

3.4.1测试方法

3.4.2不同中心风速时的防护效应

3.4.3不同带宽时的防护效应

3.4.4作物残茬高度不同时的防护效应

4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果风洞模型模拟试验研究

4.1风洞模型模拟试验相似理论及模型的制作

4.1.1相似理论

4.1.2模型的制作

4.2防风效应

4.2.1测试方法

4.2.2不同模型中心风速时的防护效应

4.2.3不同带宽时的防护效应

4.2.4作物残茬高度不同时的防护效应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依据阴山北麓地区带状留茬间作的现实特点,利用风蚀风洞对马铃薯裸露农田(对照秋翻地)与等带宽麦薯带状留茬间作的抗风蚀效应进行原状农田土样试验。目的为实施带状留茬间作耕作技术确立合适的带宽、覆盖度和残茬高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确定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残茬带(保护性耕作带)保护裸露带(传统耕作带)的有效范围。最后运用相似理论,进行风洞模型模拟试验,对比分析模型模拟与实物模拟试验的结果,检验风洞模型模拟试验的可靠性。由此可得结论如下:带状留茬间作可有效地降低输沙量,对裸露地表起到保护作用。在小带宽间作条件下,小麦留茬带与马铃薯裸露带等带宽间作时,合适的植被覆盖度、残茬高度以及带宽分别为30%、30cm和1.5m。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残茬带保护裸露带的有效范围不同。当覆盖度为30%、中心风速为9m/s、残茬高度为30cm时,1 m、1.5m和2m带宽的残茬带保护相邻裸露带的效果最佳,其保护的有效范围均为背风侧距残茬带与裸露带交界处3/4裸露带范围内。中心风速越大,残茬高度越小,则不同带宽的残茬带保护相邻裸露带的有效范围就减小。带状留茬间作防风蚀效果风洞模型模拟试验与实物模拟试验研究结果相符,为室内风洞模型模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