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框架理论视野下报纸媒体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媒体呈现
【6h】

框架理论视野下报纸媒体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媒体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

1.2相关理论

1.2.1框架理论

1.2.2“报道框架”理论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及样本的选取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框架分析法

2.2.3个案分析法

2.3信度检验

2.4效度检验

3 研究与分析

3.1 国内报纸媒体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报道框架分析

3.1.1主题框架分析

3.1.2 结构框架分析

3.1.3 话语框架分析

3.2 国内报纸媒体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报道框架优势

3.2.1采用宽泛性主题报道框架,展现全运魅力,尽显人文关怀

3.2.2结构框架立体丰满,全方位展现赛会风采

3.2.3国家化与本土化相融合,以全方位视角观察赛会

3.3国内报纸媒体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报道中存在的不足

3.3.1“体育报道娱乐化”过度异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3.3.2“夺金”、“夺冠”报道议题突出,“全民健身”传播力度不足

3.3.3突出媒体议程,“传者”与“受者”互动意识淡薄

3.3.4关注赛事本身,主办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力度不足

3.4大型体育赛事报道框架的呈现对策

3.4.1体育媒体要加强自律,相关方面要加强管理监督

3.4.2淡化“夺金”、“夺奖”的成绩报道框架,弘扬“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主题

3.4.3建构“互动框架”,消解全运“框架偏差”和“媒介刻板印象”

3.4.4传播新体育观,构建城市品牌形象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我国国内水准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全国性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1959年,北京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全运会。时隔54年后,2013年9月12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圆满地落下帷幕。
  全运会,一直备受媒体人以及新闻传播学者的关注。多年来,媒体人和学者们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全运会的媒体报道进行研究。框架理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早期进入到大众传播领域,这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翻阅,发现运用框架理论研究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文献很少,因此,在框架理论视野下研究报纸媒体十二运期间的新闻报道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框架分析法、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辽沈晚报》和《沈阳日报》十二运期间发行的特刊作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框架、结构框架、话语框架三个层次,通过报道议题、报道项目等十二维度和48个三级指标对国内报纸全运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框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导向明确,报道议题设置准确,报道项目宽泛;版面配置合理,图式结构主次相间,报道体裁全覆盖;自我主导的报道方式,修辞策略多种并用。
  同时,针对我国报纸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存在的不足:“体育报道娱乐化”过度异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夺金”、“夺奖”报道议题突出,“全民健身”理念传播力度不足;突出媒体议程,“传者”与“受者”互动意识淡薄;关注赛事本身,主办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体育媒体要加强自律,相关方面要加强管理监督;淡化“夺金”、“夺奖”的成绩报道框架,弘扬“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主题;建构“互动框架”,消解全运“框架偏差”和“媒介刻板印象”;传播新体育观,构建城市品牌形象。以期对我国报纸媒体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报道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