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播种方式及比例对紫花苜蓿和老芒麦混播草地的影响
【6h】

不同播种方式及比例对紫花苜蓿和老芒麦混播草地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国内外混播草地发展状况

1.2 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物候期调查情况

3.2 混播群落中各种群生长速度动态变化

3.3 出苗状况

3.4 紫花苜蓿根颈粗度的动态变化

3.5 地上生物量测定

3.6 地下生物量测定

3.7 混播草地茎叶比动态

3.8 牧草产量的动态变化

3.9 营养价值动态

4 分析与讨论

4.1 混播草地群落学一般特点

4.2 种间竞争与群落稳定性

4.3 混播草地综合评价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混播是一种牧草播种方式,混播草地牧草的产量高、质量优、品质好。本试验供试牧草为敖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r CV.Aohan)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均由赤峰市林西县草原工作站提供。2009~2010年在赤峰综合试验站牧草试验示范基地对6个不同混播处理的草地种群生物学特性、产草量、种间竞争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用单位面积草地所产的粗蛋白的产量(CP)来推断出本实验最佳组合。试验结果如下:
  (1)2009~2010紫花苜蓿和老芒麦的生长高度模式不受播种方式及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两年内间行混播3个处理的干草产量明显高于同行混播的3个处理,混播方式对干草产量的影响高于混播比例。
  (2)混播延长了生物量的积累时间,混播间行处理中的紫花苜蓿的竞争力要大于混播同行处理的苜蓿的竞争力。
  (3)播种当年混播没有起到增产作用,单播紫花苜蓿牧草产量及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最高;在2010年间行混播处理1:2和间行混播处理1:1的产量及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高于单播紫花苜蓿及其它处理。两年内混播间行处理1:1优越于其它混播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