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氏新小绥螨参与的集团内捕食及温室防治效果评价
【6h】

巴氏新小绥螨参与的集团内捕食及温室防治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前言

1.1集团内的捕食作用(Intraguild predation,IGP)

1.2 集团内捕食对生物防治的影响

1.3 植绥螨间的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

1.4 集团内捕食者对猎物分布的影响

1.5 植绥螨的田间应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两种植绥螨的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结论

3 集团内捕食者的相关信息对集团内猎物分布的影响

3.1材料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4 巴氏新小绥螨对黄瓜和豆角害螨的控制作用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是一种多食性植绥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研究比较了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两种植绥螨种内的同类相残(cannibalism)和种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intraguild predation)以及相互之间的攻击强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集团内捕食者的不同信息对集团内猎物分布的影响,以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合理构建天敌组合及评估生物防治的作用提供依据。此外,评价了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黄瓜和豆角上叶螨的控制能力。主要结果如下:
  1.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对同种或异种幼螨的捕食量最大,其次是若螨,而对卵的捕食量极低。两种植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同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可见,无其他猎物存在情况下,两种植绥螨同时发生时更倾向于发生种间的集团内捕食。而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瓜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或若螨的捕食量,并且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相比,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幼螨的攻击性更强,因此当这两种植绥螨发生集团内捕食时,巴氏新小绥螨是潜在的集团内捕食者(intraguild predator,IG-predator),而黄瓜新小绥螨是潜在的集团内猎物(intraguild prey,IG-prey)。
  2.集团内捕食者(即巴氏新小绥螨)的不同信息对其集团内猎物(即黄瓜新小绥螨)分布影响的结果表明,集团内猎物在有集团内捕食者信息区域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在无集团内捕食者信息区域所占的比例,表明集团内猎物能够根据集团内捕食者的相关信息快速评估出被捕食的风险,从而选择风险低的区域,而且集团内猎物还会避开其同种幼螨个体被集团内捕食者捕食过的区域;同时,集团内猎物在有集团内捕食者信息的区域不产卵或产很少的卵。因此,集团内猎物通过改变它们的分布区域或产卵方式而对集团内捕食者表现为反捕食行为,这或许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集团内捕食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发生的原因。
  3.春季和秋季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黄瓜叶螨的防治试验可以得出,与对照区相比,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叶螨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化防区相比,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叶螨种群数量的控制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后期对叶螨的控制作用更持久稳定,而化防区一旦停止施药,叶螨种群数量在短期内就会再增猖獗而上升,因此证明了巴氏新小绥螨对叶螨可持续的有效控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