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应用的研究
【6h】

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在规模化奶牛场中应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奶牛繁殖

1.2 奶牛人工授精

1.2.1 发情鉴定

1.2.2 人工授精

1.2.3 B超在奶牛繁殖中的应用

1.2.4 生殖激素

1.3 繁殖障碍

1.3.1 发情监测对繁殖的不利因素

1.3.2 胎间期的繁殖的不利因素

1.3.3 奶牛生殖疾病因素

1.4 定时人工授精在奶牛繁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4.1 定时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历程

1.4.2 定时人工授精的原理

1.4.3 定时人工授精的程序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定时人工授精在奶牛繁育上的应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受胎率统计结果

2.2.2 空怀天数统计结果

2.2.3 返情率统计结果

2.2.4 同期发情率

2.2.5 经济效益

2.3 讨论

2.3.1 GnRH和PGF2α对奶牛繁殖率的应用

2.3.2 应用定时人工授精程序需注意的因素

2.3.3 应用定时人工授精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2.4 小结

3 定时人工授精对奶牛繁殖疾病的治疗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妊娠诊断

3.1.4 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持久黄体的治疗效果

3.2.2 对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

3.2.3 对卵巢静止的治疗效果

3.2.4 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3.2.5 经济比较

3.3 讨论

3.3.1 GnRH和PGF2α对持久黄体的治疗

3.3.2 GnRH和PGF2α对卵巢囊肿的治疗

3.3.3 GnRH和PGF2α对卵巢静止的治疗

3.3.4 GnRH和PGF2α对卵巢静止的治疗

3.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次研究中对1~2胎次奶牛进行定时人工授精处理,通过分析繁殖数据发现该技术可提高奶牛受胎,并对患繁殖疾病的奶牛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奶牛繁殖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选择三种处理方法:常规人工授精法、定时人工授精法(程序一)、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程序二)对三个奶牛场的226头1~2胎次成母牛进行处理,以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授精,授精后27~35d进行B超妊娠诊断,60d进行直肠触诊孕检,提前检出空怀牛并再次参加定时人工授精使之尽早怀孕,减少了饲养成本。并且通过收集受胎率、空怀天数和返情率等数据资料做检验分析和对比,在奶牛场生产繁殖中取得良好的效应。
  选择定时人工授精方法和抗生素治疗方法对231头1~2胎次成母牛中患有子宫、卵巢疾病的母牛进行处理,处理后观察奶牛发情情况,对发情牛进行授精,27~35d进行B超妊娠诊断,60d进行直肠触诊孕检。通过收集发情率、受胎率等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其目的可减少治疗所用的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果:(1)定时人工授精、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应用于奶牛繁殖,成母牛实际受胎率相比常规人工授精提高13.48%、20.26%。(2)定时人工授精、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应用于奶牛繁殖,成母牛空怀天数相比常规人工授精短。(3)定时人工授精对于成年母牛返情的减少与三针保健+定时人工授精法相比,差异不显著,相比常规人工授精减少3.5%~3.7%左右。(4)应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处理患有持久黄体、卵巢静止和子宫内膜炎的成年母牛,其受胎率分别可达56.25%、66.67%,应用定时人工授精技术联合10%土霉素子宫注入剂对患有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的成年母牛其受胎率为46.67%、45.4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