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α-HCH的多介质归趋行为及风险评价研究——以黄河头道拐冰封期为例
【6h】

α-HCH的多介质归趋行为及风险评价研究——以黄河头道拐冰封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1.1.2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六六六(HCHs)

1.1.3 黄河内蒙段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研究进展

2.1 各环境介质中α-HCH的环境残留

2.2 多介质逸度模型的研究进展

2.3 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3 研究区域概况及实验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实验方法

3.2.1 水样、冰样中α-HCH的提取方法

3.2.2 悬浮物、底泥样中α-HCH的提取方法

3.2.2 冰-水分配系数测定

3.2.3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4 逸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1 多介质逸度模型

4.2 多介质逸度模型的分类

4.3 α-HCH的Ⅲ级逸度模型的构建

4.4 模型参数识别

4.4.1 α-HCH的理化特性参数

4.4.2 平衡分配系数的率定

4.4.3 传质系数和扩散系数

4.4.4 研究区域的环境属性参数

4.4.5 逸度容量Z值的率定

4.4.6 迁移参数Dij值的率定

4.4.7 降解过程参数DR值的率定

4.4.8 污染物的排放数据

4.5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4.5.1 模型验证与浓度分布

4.5.2 α-HCH的模拟分布

4.5.3 α-HCH在各介质间的迁移

4.6 模型可靠性检验

4.7 小结

5 黄河头道拐水中α-HCH的风险评价

5.1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5.1.1 危害识别

5.1.2 剂量-反应评估

5.1.3 暴露评价

5.1.4 风险表征

5.2 冰封期水样中α-HCH的污染水平

5.3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5.3.1 致癌风险

5.3.2 非致癌风险

5.3.3 模型参数的选择

5.4 健康风险评价

5.4.1 致癌风险评价

5.4.2 非致癌风险评价

5.5 黄河头道拐水中α-HCH的综合风险评价

5.6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黄河内蒙段同样受到POPs的严重污染,又由于其长冰封期、高含沙量等特殊的环境状况,使得对冰封期该段中POPs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头道拐水文站具有长系列水文资料,可以作为典型断面来研究POPs的污染现状,为未来研究黄河内蒙段作数据支持。
  本文以头道拐为研究区域,冰封期为研究时段,α-HCH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多介质逸度模型建立原理,以空气、冰、水、悬浮物、底泥五相为主相建立了黄河头道拐冰封期α-HCH的Ⅲ级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模拟了黄河头道拐α-HCH在环境各介质中的迁移归趋行为;同时以黄河头道拐冰封期水中α-HCH为研究对象,从饮水、食鱼和皮肤接触三个途径分别对流凌前期、流凌中期、流凌后期、冰盖前期、冰盖中期、冰盖后期、融冰期做健康风险评价。结论如下:
  大气中的α-HCH浓度最小,底泥中的α-HCH浓度最大。α-HCH从气相到冰相的迁移通量最大,其次是水相到冰相;α-HCH在底泥中的降解量最小,底泥是α-HCH的主要储存库;α-HCH在冰相中的降解量最大,α-HCH随冰相光降解是从黄河头道拐中消失的主要途径。
  黄河头道拐冰封期水中α-HCH的总致癌风险为2.75×10-5,占总风险指数值的1%,总非致癌风险为2.96×10-3,占总风险指数值的99%,是总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食鱼途径的风险值在三个途径中最大,是主要的风险途径,分别占总致癌风险、总非致癌风险的84%、97%。冰封期水中α-HCH的总风险指数值在流凌后期最大,冰盖前期最小。
  黄河头道拐冰封期水中α-HCH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都在USEPA推荐的范围之内,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极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