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委托放牧为例
【6h】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委托放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制度变迁理论

2.3 委托代理理论

2.4 土地规模经营理论

2.5 公地悲剧理论

3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模式的演变

3.1 以蒙古首领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

3.2 以游牧民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

3.3 以集体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

3.4 以家庭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

4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现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4.1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利用情况

4.2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原管理的基本模式

4.3 现有的草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委托放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5.2 模型选择及结果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政府规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

6.2 合理流转草场,扩大牧民的经营规模

6.3 合理调节劳动力,实现草场的有效管理

6.4 完善委托放牧具体运行机制

6.5 积极发展以家庭牧场为主体的草场委托放牧管理模式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科学的草场管理模式一定要兼顾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使二者相结合。本文以管理主体为主线,对游牧至现行草场承包经营的不同时期草场管理模式进行了归纳梳理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牧区现行的几种草场管理模式。将以牧户委托放牧行为突破口,对牧户草场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体以内蒙古两大牧区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域,以442户实地调查牧户数据为基础,采用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描述统计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牧户委托放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分析实现草畜平衡的草原畜牧业的有效的草场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放牧经验、家庭劳动力人数、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家庭固定资产价值、有无打草、是否禁牧、每亩草场载畜量等因素对牧户委托放牧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规范委托放牧行为,促进委托放牧方式,实现草场有效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在牧户草场承包权长久不变,经营权或使用权流转不畅现状下,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草原牧区草场管理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影响牧民转变草场管理方式因素,以便正确把握草场管理模式的改革方向,积极利用现阶段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地位,尽量实现以散户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向以家庭牧场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发挥政府为主导的龙头企业和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管理的转变、更要积极的发挥委托放牧的优势有效的和家庭牧场相结合。为以后内蒙古牧区形成有效的草场管理模式,减缓牧民草场所承受的压力,实现草场的管理和畜牧业的平衡发展,确保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家庭经营收入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