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
【6h】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选题的提出和意义

1.选题的提出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草原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理论分析

(一)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的概念

1.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概念的提出和演化

2.草原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的概念

3.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利益”分析

(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

1.宏观理论指导

2.直接理论来源

(三)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依据

(四)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内在需求

3.生态补偿有利于改善草原退化的严峻形势

4.草原生态补偿有利于消除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

5.草原生态补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6.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时机成熟

二、呼伦贝尔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呼伦贝尔草原利用状况

1.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现状

2.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严峻形势

3.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原因分析

(二)针对呼伦贝尔草原实施的生态工程措施

(三)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

(四)草原生态补偿利益主体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央政府在生态补偿机制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地方政府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牧民的在草原生态补偿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策法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明晰

2.资金不足

3.管理机构职能偏离

4.非政府组织与市场需进一步发挥作用

三、借鉴国内外经验创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一)国际经验

1.政府补偿是生态补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2.非政府组织是生态补偿的完善手段

(二)国内经验:发挥生物圈保护区的示范作用

(三)完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1.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组织体系结构

2.建立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

3.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

4.因地制宜的调整产业结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天然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草原生态系统作为维护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类型,同时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草原荒漠化、沙化、盐碱化比较严重,中国开始实施针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大型工程,如退牧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治理工程。
   本研究以利益分析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外部效应理论、产权与科斯定理、公共物品理论、地租理论、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为支撑,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方利益主体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草原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建立由政府部门、牧民、草原生态受益者、第三方非利益机构、监督机构组成的五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利益补偿组织体系结构,同时建立法律机制、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因地制宜的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相对统一的政策运行与协作平台,保障草原生态环境利益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