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霉素生产菌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6h】

金霉素生产菌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金霉素简介

1.1.1 金霉素的理化性质

1.1.2 金霉素的作用机制

1.1.3 国内外金霉素生产

1.1.4 金霉素的市场前景

1.2 金霉素的生物合成

1.2.1 金霉素生物合成途径

1.2.2 参与金霉素生物合成过程的酶

1.2.3 初级代谢与金霉素的生物合成

1.2.4 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1.3 金霉素的生产方法

1.3.1 菌种

1.3.2 发酵工艺

1.4 金霉素发酵过程的调控

1.4.1 微生物发酵过程前体的调控

1.4.2 碳分解产物对金霉素合成的调节

1.4.3 金霉素生物合成的氮调节

1.4.4 磷酸盐的调节

1.4.5 其他影响金霉素生物合成的因素

1.5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4 溶液

2.2 方法

2.2.1 培养方法

2.2.2 发酵液金霉素效价的化学测定方法

2.2.3 总糖含量的测定

2.2.4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分析方法

2.2.5 发酵液中氮含量的测定

2.3 金霉素生产菌种的复合诱变实验

2.3.1 紫外线诱变

2.3.2 紫外线诱变致死率曲线的绘制

2.3.3 氯化锂处理

2.3.4 突变率曲线的绘制

2.3.5 高产突变株的筛选

2.3.6 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2.4 碳源和氮源的替代实验

2.4.1 蛋白胨添加实验

2.4.2 蛋白胨替代实验

2.4.3 正交法筛选发酵培养基

2.4.4 葡萄糖替代玉米淀粉

2.5 金属离子对诱变高产菌株发酵的影响实验

2.5.1 Mg2+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2.5.2 Fe2+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2.6 金霉素发酵工艺的优化实验

2.6.1 摇瓶种龄的实验

2.6.2 培养温度

2.6.3 补料实验

2.7 突变菌种放大培养

2.7.1 发酵方法

2.8 变频控制技术在金霉素发酵中的应用实验

2.8.1 发酵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金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3.2 金霉素生产菌种的复合诱变

3.2.1 F3选育谱系

3.2.2 出发菌株的菌落形态分布

3.2.3 菌落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

3.2.4 复合诱变筛选结果

3.2.5 复合诱变致死率曲线

3.2.6 复合诱变突变率曲线

3.2.7 F3高产菌株的筛选

3.2.8 F3的传代稳定性

3.2.9 讨论

3.3 碳源和氮源的优化

3.3.1 蛋白胨单因素实验

3.3.2 花生饼粉替代蛋白胨

3.3.3 黄豆饼粉替代蛋白胨

3.3.4 硫酸铵替代蛋白胨

3.3.5 玉米浆替代蛋白胨

3.3.6 正交实验结果

3.3.7 葡萄糖替代玉米淀粉

3.3.8 讨论

3.4 金属离子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3.4.1 Mg2+添加实验结果

3.4.2 Fe2+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3.4.3 讨论

3.5 金霉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3.5.1 摇瓶种龄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3.5.2 发酵培养温度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3.5.3 补料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3.5.4 讨论

3.6 突变菌株放大培养

3.6.1 50L发酵罐发酵结果

3.6.2 50L发酵罐呼吸参数曲线

3.6.3 6m3发酵罐实验结果

3.6.4 6m3发酵罐发酵曲线

3.6.5 180m3发酵罐实验结果

3.6.7 讨论

3.7 变频控制技术在金霉素发酵中的应用

3.7.1 6m3发酵罐实验结果

3.7.2 6m3发酵罐发酵曲线

3.7.3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金色链霉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金霉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高产菌株;通过摇瓶实验研究蛋白胨替代、添加金属离子及快慢速利用碳源等对金霉素发酵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如温度、培养周期、补料方式等对金色链霉菌生长代谢的影响;采用50L、6m3、180m3发酵罐为主要培养方法,验证了突变菌株的生产能力;采用发酵系统变频控制技术,分析金霉素发酵过程中搅拌速度、搅拌桨对发酵溶解氧和效价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果:出发菌株D29,经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出1株稳定的高产突变株F3,摇瓶效价达25502μg/ml,较出发菌株高10.8%;通过实验确定了菌株种龄为22~24h,适宜培养温度为29℃,补料工艺以连续流加较好;在发酵72h时加入1ppm的铁离子或200ppm的镁离子,发酵液效价分别提高了4.3%和7.3%;金霉素发酵培养基中蛋白胨添加比例为1.0%效价最高,建立了蛋白胨的替代产品及比例,其结果为50%黄豆饼粉、70%玉米浆、70%花生饼粉替代蛋白胨可使发酵水平分别提高8.1%、1.5%、8.4%。葡萄糖替代15%玉米淀粉灭菌后补入发酵罐中,明显降低前期发酵液pH,可使发酵效价维持在正常水平;突变菌株F3经50L、6m3、180m3发酵罐发酵实验,确认在生产能力上优势明显;用变频设备控制6m3发酵罐搅拌转速,平均单批电单耗1446Kw,相较于恒速搅拌,节电率18%;以上研究结果对于实际生产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