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化语境中蒙古族基础音乐教育的变迁——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二市三所学校为例
【6h】

现代化语境中蒙古族基础音乐教育的变迁——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二市三所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概况及资料来源

1.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基础音乐教育研究

2.蒙古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承研究

3.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教育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基层音乐教育中的地方音乐资源

1.1 四子王旗蒙古族小学概况

1.1.1 四子王旗蒙古族小学教育变迁

1.1.2 四子王旗蒙古族小学教学现状

1.2 音乐教育情况

1.2.1 普通音乐课

1.2.2 特色音乐课——马头琴兴趣培训班

1.2.3 实践活动及课外音乐相关活动

1.3 被调查者的观点:访谈与问卷结果分析

1.3.1 学生问卷调查

1.3.2 家长问卷调查

1.4 反思:“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当地蒙古族基础音乐教育

二、都市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传承

2.1 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概况

2.2 音乐教育情况

2.2.1 常规音乐课

2.2.2 校本特色民俗文化课

2.2.3 第二课堂文化实践活动

2.3 被调查者观点:家长、学生采访结果分析

2.4 展望: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三、学校中的母语音乐文化重建

3.1 土左旗“恢复民族语言计划”

3.1.1 “恢复民族语言计划”的背景

3.1.2 实施计划的原因

3.1.3 目标对象及方法

3.1.4 实施情况

3.2 土左旗蒙古族学校基本概况

3.2.1 “恢复民族语言计划”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3.2.2 “恢复民族语言计划”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发展运用

3.3 讨论:多语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

3.3.1 “区域化”

3.3.2 社会活动空间的转化与音乐的习得

3.3.3 多重角色身份与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

四、比较与引申: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传统音乐资源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变迁

4.1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基础音乐教育的变迁

4.2 “地方性知识”与“普世性知识”’对基础音乐教育变迁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四子王旗蒙古族小学、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土左旗蒙古族学校三所蒙古族小学为调查对象,运用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的方法,结合教育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三所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和阐述,从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状况、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现代化语境中蒙古族基础音乐教育的变迁,并力图揭示其变迁缘由与规律性,尝试探讨影响三所学校基础音乐教育变迁发展的因素。
  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既离不开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推进,也要依靠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延续才得以继续发展下去。文章主旨意在探讨三所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变迁问题。四子王旗蒙古族小学以地方性呈现民族性的特点将蒙古族传统音乐逐渐渗透进基础音乐教育中;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通过学校、社会等多方努力,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逐年上升,音乐教育中有着明显的城市导向性倾向;土左旗蒙古族学校,通过母语的“重建”逐步恢复民族意识,将民族音乐文化通过语言的习得融入学校音乐教学中。上述三所学校均从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层面上体现了其基础音乐教育的变迁轨迹。
  文章通过梳理不同地域、社会文化环境下三所学校蒙古族基础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面临问题,比较三所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性、地方性特点以及国家普世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二者关系,进一步得出,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互为基础才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长久之计,这亦是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变迁的最终目标与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