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六世纪中叶到九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研究——以《通典·北狄》记述族群为中心
【6h】

六世纪中叶到九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研究——以《通典·北狄》记述族群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三、现代北亚自然地理

四、六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亚洲东部气候变化

第二节、选题意义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民族史研究理论与反思

一、汉文文献中北方民族史史料再检讨

二、民族史研究中考古资料应用的误区

三、乾嘉以来的历史学传统与清末西北舆地之学

四、法国历史语言学派的兴起及其影响

第五节、杜佑《通典》及其记载族群研究现状

一、《通典》的研究现状

二、《通典·北狄》中6世纪中叶到9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的研究

第一章、6到8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相关史料评述

一、《周书》修纂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二、《隋书》修纂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三、两《唐书》修纂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四、《资治通鉴》及《考异》修纂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五、《唐会要》修纂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六、《册府元龟》撰述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第二节、《太白阴经》、《张九龄集》、《会昌一品集》等唐代成书史料评述

一、《太白阴经》撰述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二、《安禄山事迹》撰述经过、史料价值及版本流传

第三节、《全唐文》史料评述

第四节、敦煌、新疆出土文书评述

一、敦煌卷子P.T.1283《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记》

二、其它出土文书

第五节、异域史料评述

一、碑刻资料

二、波斯文史料《纪闻花絮》与《世界境域志》

三、阿拉伯文史料《动物之自然属性》与《突厥语大词典》

第二章、《通典·北狄》记载6世纪中叶到9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史料疏证

一、《通典.突厥传》之史源

二、突厥起源问题再探讨

三、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东方诸族关系及其衰亡

第二节、《通典·边防十五》铁勒等族群史料疏证

一、铁勒史料疏证

二、薛延陀史料疏证

三、仆骨史料疏证

四、同罗史料疏证

五、霫与白霫史料疏证

第三节、《通典·边防十六》库莫奚等族群史料疏证

一、室韦史料疏证

二、库莫奚史料疏证

第一章、6世纪中叶-9世纪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的政治制度及文化传统

第一节、草原族群政治制度及文化传统

第二节、森林草原交错带族群的政治文化传统

第三节、6世纪中叶以来蒙古高原-北亚族群的宗教信仰变迁

一、突厥-回鹘宗教信仰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6世纪中叶-9世纪对中国史而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它前面魏晋南北朝与后面辽金都为北方民族文献的黑暗时期,相比而言,唐代的文献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唐代中期杜佑所撰《通典.北狄》中保留了天宝以前北方族群的记载,其中部分史料比后来成书的文献更具原始性。
  本文首先通过对《通典北狄》及相关文献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以版本目录学、校勘学及长编考异之法对这些史料进行整理、考异,找出它们史源的差异与记载的抵牾,并对《通典.北狄》中记载6世纪中叶-9世纪北方族群史料进行检讨,重估这些史料的价值;同时扩大史料研究范围,从传世的经史子集和出土碑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记载,对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补正,从而达到考订、补遗的目的。
  其次,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从内亚的视野来审视6世纪中叶-9世纪北方族群内在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并对这些不同传统的渊源、流变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历史现象中存在关联性与延续性,前者表现在不同文明之间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交流,后者强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内部制度、文化的历时性延续,要解释内亚社会存在的这两种现象,必须透过研究附加在社会形态之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迁来完成,为了完成全史性的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不同文明之间的平行性现象。《通典·北狄》保留有6世纪中叶-9世纪草原族群、通古斯族群、南西伯利亚族群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与其它文本及近现代以来保留下来的民族志的对比研究,对不同族群文明的差异进行平行性研究,找出这些族群各自不同的特质,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与影响,从而达到傅礼初提出的“全史”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