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噬菌体分离、表征及防治研究
【6h】

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噬菌体分离、表征及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一、前言

1.1 马铃薯

1.2 马铃薯黑胫病

1.2.1 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及症状

1.2.2 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特征及分布

1.2.3 马铃薯黑胫病的流行规律

1.2.4 马铃薯黑胫病的致病机理

1.3.1 种薯质量

1.3.2 营养元素对马铃薯黑胫病抗性的影响

1.3.3 抗性育种

1.3.4 物理防治法

1.3.5 化学防治法

1.3.6 生物防治法

1.4 噬菌体

1.4.1 噬菌体用于生物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2.1 黑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2.2 噬菌体的采集、分离纯化

2.2.3 噬菌体表征

2.2.4 噬菌体防治试验

三、结果与讨论

3.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2 噬菌体的分离和表征

3.2.2 噬菌体的形态

3.2.3 噬菌体蛋白分析

3.2.4 最佳感染复数及噬菌斑大小

3.2.5 噬菌体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3.2.6 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

3.2.7 噬菌体的裂解动力学曲线

3.3 噬菌体防治马铃薯黑胫病试验

3.3.1 噬菌体对黑胫病的治疗效果

3.3.2 噬菌体对黑胫病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Pba)通过产生大量果胶酶来降解马铃薯组织细胞的细胞壁果胶成分,破坏细胞组织,造成马铃薯植株茎部变黑腐烂,块茎发生软腐。目前,针对由Pba导致的马铃薯黑胫病仍缺乏有效的防治办法。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其中烈性噬菌体导致宿主菌细胞裂解,可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从土壤和水样中分离获得7株烈性噬菌体。噬菌体表征结果表明,噬菌斑直径1.5-2 mm,最佳感染复数0.000001-0.01。吸附时间6-30 min,潜伏时间15-40 min,裂解时间40-80 min。筛选出吸附、潜伏时间短,而裂解时间长的3株噬菌体P-Pba-1、P-Pba-2和P-Pba-7。电镜结果表明这3株噬菌体均为无尾噬菌体,头部直径30-80nm。
  本研究选择P-Pba-1作为单一制剂G1,P-Pba-1、P-Pba-2、P-Pba-7的混合物作为混合制剂G2,在田间网室进行马铃薯黑胫病防治试验,试验包括治疗组(先注射病原菌后喷洒噬菌体)和预防组(先喷洒噬菌体后注射病原菌)。治疗组结果表明,G1处理组的马铃薯植株存活率40-100%,其中处理组G1-A4治疗效果最好,植株存活率为100%;G2处理组的马铃薯植株存活率60-90%,其中处理组G2-A3治疗效果最好,植株存活率为90%。预防组结果表明,G1处理组的马铃薯植株存活率60-100%,其中处理组G1-B1和G1-B2预防效果最好,植株存活率为100%; G2处理组的马铃薯植株存活率80-100%,其中处理组G2-B1和G2-B2预防效果最好,植株存活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噬菌体对马铃薯黑胫病有防治效果,可进一步开发噬菌体制剂,用于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