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退耕还草对土壤N2O和NO通量影响研究——基于原状土柱培养
【6h】

退耕还草对土壤N2O和NO通量影响研究——基于原状土柱培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我国自1999年推出退耕还草政策以来,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改善,土壤植被得以恢复,同时减少了碳氮元素的流失。本研究从土壤-大气N2O和NO交换通量角度出发,评估退耕还草的生态功能。实验采用原状土柱培养结合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和动态暗箱-化学发光分析法,观测内蒙古半干旱区退耕还草(人工草地Grassland,GL和夏玉米田Corn Field,CF)土壤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通量在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干湿交替过程显著影响草地和农田土壤N2O和NO通量。土壤由干变湿过程对草地和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促进作用的强度与土壤降雨量有关:对农田土壤N2O通量的促进作用强度随降雨量的升高而增大(P<0.05),但是不同降雨处理草地土壤N2O通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草地和农田土壤NO通量的促进作用强度随降雨量的升高而减小(P<0.05)。降雨后农田土壤N2O和NO通量显著大于草地土壤N2O和NO通量(P<0.05),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土壤湿度的减小和土壤温度的升高逐渐消失。
  (2)冻融循环是影响草地和农田土壤N2O和NO通量的重要因素。土壤由冻结到融化的过程对草地土壤N2O和NO以及农田土壤NO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并且促进作用强度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而对农田土壤N2O通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第一次解冻过程中草地土壤N2O排放量显著大于农田土壤N2O排放量(P<0.05),而草地NO排放量显著小于农田土壤NO排放量(P<0.05),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逐渐消失。
  (3)整个实验过程中测得的草地土壤N2O和NO平均通量(2.0±1.0μg N m-2h-1和8.5±1.5μg N m-2h-1)均小于农田土壤N2O和NO平均通量(3.3±1.4μg N m-2h-1和10.2±1.8μg N m-2h-1),表明退耕还草可以减少土壤N2O和NO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改善生态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