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中期蒙古设厅问题再探——兼与“苗疆三厅”比较
【6h】

清中期蒙古设厅问题再探——兼与“苗疆三厅”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及意义

(一)厅的制度史研究

(二)厅的地域史研究。

三、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设厅前的蒙古、湖南苗疆

第一节设厅前的蒙古

一、“藩部”蒙古

二、盟旗制度与内属旗的形成

三、清初蒙禁政策的确立

第二节 设厅前的湖南“苗疆”

一、湖南“苗疆”

二、苗疆内部的社会政治发展

第二章 苗蒙地设厅过程

第一节 湖南苗疆设厅过程

一、苗疆设厅原因

二、苗疆三厅的设置

第二节蒙古地区设厅过程

一、蒙古设厅原因

二、蒙古诸厅的设置

第三章苗蒙地设厅异同

第一节苗蒙地诸厅的基本特征

一、关于两地厅的“辖区”

二、关于两地厅的“人口”

三、关于两地厅的“类型”

第二节 苗蒙地诸厅的管理体制

一、厅与道的关系

二、厅内职官系统

三、蒙古诸厅与八旗驻防

第三节苗蒙地诸厅的法律治理

一、两地厅的民族立法

二、两地厅的司法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厅制作为清代独具特色的地方制度,在清前中期得到了全面发展,日益走向成熟。有清一代,清政府所设诸厅中,以蒙古和湖南苗疆的厅最为典型。本文采用比较史学的方法,以长时段的历史视角,对两地厅进行了尝试性比较研究。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组成。绪论由选题及意义、前人研究、研究方法等内容组成。正文由三章构成: 第一章论述了清前中期内蒙古地区、苗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特征,在本章中着意强调蒙古诸厅的“藩部”背景,以及苗疆三厅的“苗疆”背景,笔者认为正是“藩部”与“苗疆”的差异才导致了两地厅之间巨大的差异。 第二章在前章基础上,进一步叙述了设厅的原因和过程。自不待言,两地设厅的直接原因是不同的,设置厅的目的和方式也是不同。 第三章中,笔者根据前人对厅制的研究,从“政区厅”三要素出发,对比了苗疆三厅和蒙古诸厅成为“政区厅”的可能,以及类型变化,并且从管理体系和法律治理两方面做了分析。

著录项

  • 作者

    王领;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 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苏德斯琴;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地理;
  • 关键词

    清中期; 蒙古; 问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