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巴胺D2、D3和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及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意义
【6h】

多巴胺D2、D3和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及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多巴胺D2、D3和D4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法医学意义的研究

前 言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论文二多巴胺D2、D3和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前 言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论文三多巴胺D2、D3和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人类遗传学意义的研究

前 言

实验结果

讨论

结 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 述多巴胺D2、D3和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的研究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前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在精神病中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常见的一组症状群。在精神病院住院病人中占80%~90%以上,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案例中占首位。本病病因不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环境因素可以成为发病诱因。中枢神经系统生化代谢的研究发现,本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在神经突触部位有功能亢进现象,一般认为多巴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因此,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受体的遗传多态性具有一定关系。多巴胺受体被分为DRD1、DRD2、DRD3、DRD4和DRD5五种类型,目前研究较多的是DRD2、DRD3和DRD4。 目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基因座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比较,而忽视了不同基因座之间的关联性作用。本研究对DRD2、DRD3和DRD4受体基因座具有多态性的变异点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正常群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分别得到单一基因座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数据,最后综合分析三个基因座多态性组合型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同时探讨了DRD2、DRD3和DRD4基因多态性在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上的应用意义。 材料与方法:1样品1.1群体数据:127例中国汉族血液样品来自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法医血清学教研室。 1.2正常对照组:105例汉族血液样品来自沈阳市血液中心的献血者,本人无精神疾病,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及自杀患者。其中男性53名,女性52名,年龄21~58岁,平均25岁。 1.3病例组:101例汉族血液样品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明确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其中男性51名,女性50名,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26岁,两组年龄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方法2.1模板DNA制备采用酚/氯仿法抽提DNA。2.2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对DD2基因-141C和DRD3基因Ser9Gly的SNP位点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进行消化,DRD2产物片段大小为304bp,引物序列:F5’-ACTGGCGAGCAGACGGTGAGGACC-3’;R5’-TGCGCGCGTGAGGCTGCCGGTrCGG3’。DRD3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462bp,引物序列:F5’-GCTCTATCTCCAACTCTCACA-3’;R5’-AAGTC-TACTCACCTCCAGGTA-3’。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结合银染显带的方法进行分析。 2.3DRD4基因48bp位点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分析法,扩增引物序列为F5'-GCGACTACGTGGTCTACTCG-3’;R5’-AGGACCCTCATGGCCTTG-3,,PCR扩增后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结合银染显带的方法进行分析。 2.4统计学处理方法记录全部个体的分型结果,计算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数据分析采用统计程序软件包(SPSS10.0)进行方差分析,等位基因频率甩直接计算法。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按Fisher法计算个人识别率(PowerofDiscrimination,DP),按Garber法计算非父排除率(PowerofExclusion,PE),等位基因频率用直接计算法。 结果:1DRD2基因-141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通过患者组与对照组DRD2基因-141C多态性分析。两组基因型比较(X2=1.949,P=0.377),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等位基因比较(X2=1.67,P=0.34),亦无显著性差异。 2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通过患者组与对照组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分析。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5.96,P<0.05),分析发现基因型Ser/Ser和Gly/Gly在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40,OR=5.8)。 3DRD4基因48bp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通过患者组与对照组DRD4基因48bp多态性比较分析,与精神分裂症缺乏关联(P>0.05)。 4Ins/Ins+Ser/Ser+4/4、Ins/Del+Ser/Gly为易感基因组型;Ins/Ins+Ser/Gly、Ins/Ins+Gly/Gly+4/4为非易感基因组型。 5本研究获得了DRD2基因-141C、DRD3基因Ser9Gly和DRD4基因48bp的基因型、基因频率,个人识别率、非父排除率在中国汉族群体中法医学的应用数据。 6本研究利用所获得DRD2基因-141C、DRD3基因Ser9Gly和DRD4基因48bp遗传多态性数据与国外黑人、白人等群体进行了比较,制成了遗传系统树,获得了中国汉族与其它民族比较的人类遗传学数据。 结论:1本研究发现DRD2基因-141C、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位点在中国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DRD4基因48bp位点具有一定的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 2DRD2基因-141C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显著相关性。DRD3Ser9Gly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相关性。DRD4基因48bp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显著相关性。 3Ins/Ins+Ser/Ser+4/4、Ins/Del+Ser/Gly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组型;Ins/Ins+Ser/Gly、Ins/Ins+Gly/Gly+4/4为精神分裂症非易感基因组型。 4通过绘制的遗传系统树分析表明,比较VNTR类遗传标记,SNP类对研究人类的进化是稳定、可靠及重要的遗传标记。 本研究的创新性的自我评价1首先报道了DRD2基因-141C、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位点在中国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 2首次提出Ins/Ins+Ser/Ser+4/4、Ins/Del+Ser/Gly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组型;Ins/Ins+Ser/Gly、Ins/Ins+Gly/Gly+4/4为精神分裂症非易感基因组型。避免了单一基因座研究容易造成结论前、后矛盾的结果。 3明确指出比较VNTR类遗传标记,SNP类对研究人类的进化是稳定、可靠及重要的遗传标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