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肌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
【6h】

心肌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心肌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在犬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 论

结 论

第二部分 实时三维超声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在人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心脏保护作用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 述 心肌声学造影研究现状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重大进展。然而,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时,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心肌组织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MIRI)。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抗MIRI的方法,增强PCI疗效,改善预后。缺血后处理(ischemicpostconditioning,IPost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内源性心脏保护机制,动物实验表明它可以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心梗面积,减轻冠脉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IPostC可以应用于临床PCI术中,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心肌声学造影技术(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tissueimaging,DTI)和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定量观察IPostC在犬及人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结合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amide,Gli)探讨其作用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