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捕获法ELISA检测TP-IgM抗体在各期梅毒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的临床应用
【6h】

捕获法ELISA检测TP-IgM抗体在各期梅毒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主要通过性行为和血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母婴垂直传播。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患者是梅毒的惟一传播源,对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梅毒螺旋体可侵犯全身各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梅毒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病程的复杂性,且梅毒在早、中期临床表现不显著,常常造成病人对病情的忽视,给病人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使梅毒的传播更为加快。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方法。目前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此类试验检测的是心磷脂抗体,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常用作梅毒的筛查试验,亦可用于梅毒的疗效观察、复发及再感染。由于此类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出现生物学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对一、三期梅毒的阳性率不高,因此仅适于二期梅毒的诊断,而不适于诊断一、三期梅毒,包括潜伏梅毒、神经梅毒的诊断。作疗效观察时,常出现血清学固定,使临床医生难以判断治疗终点。另一类是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如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等,这类试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临床常用此类试验作为梅毒的确认试验。但是此类试验检测的是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和IgM抗体,而IgG抗体长期存在,血清反应持续存在阳性,不能用作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梅毒早期检测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驱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产生的抗体,患者一般感染后两周即可从血清中测出,因此是梅毒早期感染并活动的标志。经有效治疗后IgM抗体消失,晚期潜伏梅毒患者出现IgM抗体阳性,需要考虑是否再感染或体内未清除病灶再燃的情况。此外,TP-IgM抗体对诊断先天性梅毒和神经梅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IgM抗体的分子量较大,不能透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等天然屏障,如若在新生儿血液中或成人脑脊液中检测到TP-IgM抗体,则可诊断先天性梅毒或神经性梅毒。目前认为TP-IgM抗体测定可用于:①梅毒的早期诊断;②梅毒治疗后的疗效观察;③梅毒复发或再感染的判断;④新生儿胎传梅毒的诊断;⑤神经梅毒的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各期梅毒患者血清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的检测情况和临床意义,并评价捕获法ELISA检测TP-IgM抗体对各期梅毒治疗后的随访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梅毒螺旋体特异蛋白抗原的成功,TP-IgM抗体检测已经逐渐应用于实验室诊断中。但是目前各实验室对捕获法ELISA检测TP-IgM抗体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的评估较少,并且我国学者对TP-IgM抗体在疗效观察方面的研究开展的也较少。本实验通过大量的临床样本验证了捕获法ELISA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疗效观察方面优于RPR,是一种良好的早期梅毒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实验室指标,为我国日趋严峻的梅毒防治工作的改善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有标本均来自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性病门诊患者血清;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购自日本富士株式会社;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试剂盒由北京热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高速离心机(Sigma,USA):
   酶标仪(BIO-RAD Model 680);
   洗板机(BIO-RAD Model 1575 Immun Wash);
   电热恒温培养箱(DRP-9082,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公司);
   微样加样器(Eppendor,German)。
   二、实验方法
   1、收集患者血清样本。
   2、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初诊未治疗患者血清,进行筛查和确认。
   3、采用捕获法ELISA检测初诊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并与TPPA相比较。
   4、对TP-IgM阳性患者,于正规驱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分别采用RPR及捕获法ELISA跟踪监测,进行疗效评估,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
   1、TP-IgM检测阳性率在二期梅毒组中最高,可达100%;其次是一期梅毒,阳性率为70.8%,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期合并的阳性率为90.4%。在潜伏期梅毒捕获法ELISA检测TP-IgM抗体的阳性率仅为23.3%,显著低于早期梅毒(X2=12.42,P<0.05)。10例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血清无1例发现阳性。
   2、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中,捕获法ELISA 和TPP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潜伏期梅毒TPPA、捕获法ELISA的敏感性分别是98.8%、30.2%,捕获法ELISA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TPPA的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X2=120.56,P<0.05)。
   3、经规范驱梅治疗后,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潜伏期梅毒的捕获法ELISA在12个月后的阴转率分别为100%、91.6%、50%。而RPR的阴转率分别为92.8%、83.3%、46.1%。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捕获法ELISA的转阴要早于RPR法,并且不会出现血清学固定。
   总之,捕获法ELISA检测TP-IgM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是早期梅毒检测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在用于梅毒的疗效观察时,转阴时间早于RPR,也不会出现血清学固定,对治疗终点的判断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RPR。
   结论:
   1、用捕获法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早期梅毒检测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2、该检测方法用于驱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转阴早于RPR,且不会出现血清学固定,对治疗终点的判断准确可靠,是一种良好的梅毒疗效监测的实验室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