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适应性研究——以辽宁省建平县“四位一体”模式为例
【6h】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适应性研究——以辽宁省建平县“四位一体”模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3技术路线

1.4数据来源

1.5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理论综述

2.1理论借鉴

2.1.1生态经济学

2.1.2循环经济学

2.1.3庭院经济学

2.1.4环境经济学

2.2基本概念说明

2.2.1生态农业模式

2.2.2庭院生态农业模式

2.3国内外对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综述

2.3.1国外对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2.3.2国内对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第三章对建平县“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实证分析

3.1研究说明

3.1.1调查方法

3.1.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3调查结果

3.2建平县“四位一体”发展概况

3.2.1研究区域概况

3.2.2研究区农户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认知、需求和使用状况

3.3对研究区“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评价

3.3.1经济效益评价

3.3.2生态效益评价

3.3.3社会效益评价

3.3.4 小结

第四章建平县“四位一体”模式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四位一体”模式本身的因素

4.1.1“四位一体”模式的技术成熟程度

4.1.2“四位一体”模式的组织化程度

4.2农户的因素

4.2.1农民生产资金禀赋状况

4.2.2农民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

4.2.3农户的风险意识

4.2.4农户的生活方式

4.3生态农业的产业特征

4.3.1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特点

4.3.2庭院生态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影响下的农民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

4.4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供给因素

4.4.1政府资金投入

4.4.2农业科技市场的规范程度

4.4.3农业技术推广因素

4.5环境条件

4.5.1信息传播

4.5.2政策因素

第五章政策建议

5.1做好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5.2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5.3做好培训教育工作

5.4搞好配套政策服务

5.5做好市场开拓工作

5.6突破“瓶颈”限制,拓展发展空间

5.7挖掘技术潜力,提高科技含量

第六章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适应性。 理论部分,评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实证部分,以辽宁省建平县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为例,利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和收集二手资料两种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从农户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需求和使用效果入手,分析了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得出庭院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生态农业模式的结论。该结论说明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将是未来农户进行庭院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在效益分析之后,进一步对影响庭院生态农业模式适应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四位一体”庭院生态农业模式适应性的因素有:“四位一体”模式本身的因素、农户的因素、生态农业产业特征的相关因素、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有关的环境因素。如对“四位一体”模式本身的因素分析中,重点分析了模式的技术成熟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对模式适应性的影响。而农户的因素包括:农户投资于农业生产的资金禀赋状况、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农户的风险意识和农户的生活方式等。对于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供给因素的分析则主要集中在政府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市场的规范程度、农业技术推广因素这三方面。 为促进模式的健康发展,增强模式的适应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做好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和完善工作;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做好针对农户的培训、教育工作;搞好配套的政策服务;做好市场开发工作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