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大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6h】

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大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腹腔下大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前言

临床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新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手术的麻醉效果、BIS值的变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二者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优越性。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Suf组:舒芬太尼0.3μg·kg-1·h-1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3μg/ml; Ref组:瑞芬太尼5μg·kg-1·h-1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3μg/ml。两组诱导方法相同,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1.5mg/kg快速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氧流量2L/min,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气腹压力12mmHg。气腹后调整呼吸参数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于30~35mmHg,气道压力<20cmH2O。Suf组麻醉维持: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复合输注舒芬太尼0.3μg·kg-1·h-1,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用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20分钟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调整为1.0μg/ml,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输注丙泊酚;Ref组麻醉维持: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复合输注瑞芬太尼5μg·kg-1·h-1,手术结束20分钟前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调整为1.0μg/ml,手术结束前5分钟同时停用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肌松药均选用顺式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两组手术结束前20分钟均静脉给予50mg凯纷,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观测指标: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T0)、气腹前1m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10min(T3)气腹后20min(T4)、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BIS值;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拔管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即正确说出自己的年龄和出生日期)(t4)。拔管即时、定向力恢复时、术后一小时的意识状态。拔管后1h和术后24h随访的伤口疼痛程度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结果:
   1、气腹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MAP、HR均升高,2组MAP在T2与T3时与T1比较均升高,拔管后5min(T5)Ref组MAP与T0比较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在T5时Ref组MAP明显高于Suf组,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Suf组波动幅度较小。
   2、BIS值:气腹后BIS值2组均升高,Ref组和Suf组在T2,T3,T4时,与T1相比均升高;组间比较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但Ref组在T2时有3例BIS值>60。
   3、麻醉苏醒期Ref组明显快于Suf组,Ref组于t2、t3、t4时与Suf组比较差异明显;苏醒后意识上,Suf组术后OAA/S评分在拔管即刻时低于Ref组。术后1h及术后24h后随访比较,Ref组VAS评分均高于Suf组。
   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有优点,但舒芬太尼在术中麻醉维持的平稳性、苏醒期及术后恢复上与瑞芬太尼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适用于老年及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有很大波动的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